疫情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化“危”为“机”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高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门的部署,教学部门按照“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原则,开展线上课堂教学任务,并通过各种云平台提供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供给;学生部门建立了联防联控和“日报告”制度,组织学生开展身体健康状况“日打卡”,并组织开展了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提供不一样的“云上思政”课堂。然而,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复杂化、疫情在我国局部地区零星散发的常态化,导致大多数高校迟迟未能全面复学,学生居家时间过长,日益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容易引发危机事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思想意识波动。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高校正常的学期教学安排,学生学习和计划受到较大影响。疫情初期形势不明朗,各种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甚至网络谣言甚嚣尘上。高校学生在海量的资讯中若缺乏网络信息辨识能力,容易产生思想意识波动。
二是学习效果欠佳。疫情改变了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部分学生未能适应线上教学模式,受限于网络授课,师生互动交流和答疑解惑不充分;个别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在任课教师未能有效监督下放任自我,存在网络上课心不在焉的现象;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疫情下教师对结课考试会放水,课上不认真,课后不消化,甚至出现考风不端现象。
三是身心问题凸显。面对汹涌的疫情,部分学生感到害怕,情绪焦躁,尤其是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就业诸多难题,心理压力不堪重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加之疫情期间的长期宅居生活,导致大多数学生体育锻炼缺乏,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素质弱化倾向。因此,疫情发生以来高校学生因心理生理问题引发极端危机事件同比明显增多。
可以说,疫情考验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迎难而上,坚决化“危”为“机”,在疫情大考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践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要讲好抗疫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和人民战争的伟大实践,极大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有着强大的组织、动员和协调能力。在这场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大国战疫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舍生忘死的党员先锋和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这些先进事迹要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活案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理直气壮、因地制宜地讲好中国防疫抗疫故事,用好“活教材”,上好“思政课”。要引导青年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和比较,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思想根基。要增强故事的亲和力、以理服人、以情共情,要着重以“90后”、“00后”这些同龄人披甲上阵、逆行出征、守望相助的生动故事,结合疫情期间身边同学参与志愿服务的榜样力量,引导青年学生正确树立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价值取向,并将爱国情、报国志转化为刻苦学习、勇挑重担的自觉行动,成为成就强国一代青春梦想的不竭动力。
二要创新活动载体,丰富“云上思政”供给。在应对疫情期间,高校主要以网络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云上思政”在疫情期间要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作用,与线上第一课堂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高校除了发挥好学习强国、主流媒体、学校官方新媒体等平台进行防疫抗疫宣传外,各院系要注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云上思政”供给,比如开展“共话疫情”主题征集活动,积极传递战“疫”正能量;再如推出“老师说”、“学生说”线上师生交心活动,让学生感受老师隔空关怀与陪伴。同时,高校院系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线上抗疫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居家创作的方式,设计制作宣传海报、书画、诗歌、音视频等作品,隔空传递爱与力量,可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再则,高校院系团学组织要发挥自我教育作用,通过开展“21天习惯养成”、“健康宅”居家运动、“健康宅”劳动技能分享等活动展示,引导学生形成居家作息、健康运动、崇尚劳动的良好风气。
三要解决实际困难,培育健康向上心态。针对疫情给学生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疫情下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亲和力。高校辅导员要通过“一对一”、“点对点”摸排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状态、家庭经济状况和就业情况等。院系要对学习、经济、心理、就业等方面困难的学生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案”台账,定期研判,综合施策。注重发挥任课教师、朋辈学业辅导师的作用,定期开设线上“学业加油站”,进行线上答疑释惑或个别辅导。开通快捷高效的心理服务热线,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服务。关注因疫情影响致贫的学生家庭,通过申请发放助学金、专项援助金等资助手段,保障其学习生活不受影响。对毕业生要格外关心其论文和就业进展,疫情下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严峻的困难,高校要动员思政工作队伍、研究生导师和专业教师用真心、真情,关心毕业生,针对毕业生特点和需求,挖潜多方资源,精准推送就业,并做到“扶上马送一程”。通过这一系列隔空传递的关怀和温暖,驱散疫情带来的阴霾,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