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疾控和牛津大学联合报告:新冠疫情防控带来一个意外影响

Image 2021-03-04

截至2月26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造成超过250万人的死亡病例。

在既往的传染病研究中,除了病原体对人体的直接影响,不可忽视的还包括感染诱发的其他系统疾病、基础性疾病恶化等带来的影响。

简言之:通过研究,人类能够更深刻了解传染病的危害。

2月24日,《英国医学杂志》刊载了中国首个系统性分析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全国各地超额死亡情况的研究,由中国疾控中心和湖北省疾控中心、武汉市疾控中心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共同开展。

团队分析了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中国官方死亡登记报告系统的数据,并将其与既往5年同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以期对各国政府制定相关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意外影响:在全国采取的限制性防疫措施,不仅成功遏制住了疫情的蔓延,甚至还令武汉之外的许多地方在去年前三个月里的死亡率出现了一定的下降。

研究如何发现意外影响?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表示:“研究显示,疫情暴发期间所采取的禁足令以及人们行为的改变,例如戴口罩、勤洗手、社交疏远和限制出行,除了有效地减少了新冠病毒的传播之外,实际上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其他健康益处。”

研究分析了武汉及武汉以外地区的数据。武汉地区当时新冠疫情严重,不难想象,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数会有所增加。

然而,在武汉以外地区的数据却呈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武汉以外地区的实际死亡率低于基于既往数据建模得出的预期值(每10万人675对715)。

细分研究表明,降低主要是由于其他疾病所致的死亡数下降,包括新冠外的其他肺炎下降了47%,慢性呼吸道疾病下降18%,甚至因交通事故死亡的比例也比预估值下降23%……

据介绍,该项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疾控中心负责的全国疾病监测点(DSP)系统的死亡报告记录,它覆盖了605个市区和农村县的3亿多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20%以上。

业内学者表示,武汉以外地区疾病死亡数下降的时间趋势与疫情发展和防控措施实施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各地疫情防控措施实施期间,不仅新冠疫情得到迅速有效控制,各地(除武汉之外)医疗系统也运行正常,有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对医疗系统挤兑所导致的次生危害。

这项大型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数据分析进一步表明在重大传染病暴发期间采取快速、严厉和统一的行动的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和消除传播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民众健康的有害影响。

研究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我国死因监测系统覆盖全国605个县区,每年大约有200万人死亡,每一例死亡都包括死因数据和分析数据,经过多年的监测积累,数据体量是巨大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团队有着多年死因监测的工作经验和数据分析的经验。

研究团队对近5年的数据进行了清理之后,参考了国际上对超额死亡研究的方法,建立模型估计超额死亡数。其中最大的困难是,让模型最贴近现实情况。

据了解,研究团队的分析工作于2020年4月份开始,按照常规的死因监测工作,1-3月份的死亡数据的报告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延迟,又因为很多基层疾控中心负责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也抽调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历史数据准确量化2020年数据迟报是非常大的挑战。

根据往年存在的规律性和2020年特有的情况,研究人员通过跟基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特别是与湖北省和武汉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的交流,讨论数据的矫正方法,最大限度地接近2020年死亡的真实情况。

研究用于衡量传染病危害

基于既往的科研合作基础,中疾控团队和牛津大学在疫情暴发早期,就一直在关注其对整个人群健康的影响,此次数据分析工作主要由中疾控团队完成,牛津大学从国际视角出发,对文章撰写和结果解读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超额死亡率的研究一般是研究某些传染病的流行的严重程度和健康损害。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对流感的超额死亡分析,以分析不同年份流感流行季中,除了因流感或者肺炎死亡之外,其诱发的其他系统疾病、基础性疾病恶化等导致死亡的情况。

相关学者表示,研究超额死亡,不仅了解不同传染病暴发带来的直接死亡,还有诱发死亡的情况,整体上了解其严重程度和造成的整体健康损害,对制定相关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唐玉佳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