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村口家访、“云端”沟通 老师开始不一样的家访了

2020-08-03

付家台中心小学的老师带着礼物去村口看望居家学习的学生,为家长送去教育“锦囊”。

杨慧彦老师与家长通过电话进行家访。

时代变迁,老师上门家访少了。不过,今年暑假,家访又回来了,还成为本市中小学的“必修课”。北京市教委明确,这个假期要开展一对一的线上家访活动。

暑期的家访回来了,形式也非常丰富,有些是到村口“一米家访”,和家长站在树荫下聊聊孩子的趣事儿;有些是通过“群访”的方式集中把脉亲子关系;还有些学校在云端搭建起“沟通室”,向家长开通心灵沟通热线。

村口家访

帮“小刺头”与父母打开心结

二伏,付家台中心小学五年级老师安迪正计划完成一次童年“环游旅行”——进山家访。这所小学是门头沟区的一所山区寄宿制小学,平日老师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疫情发生前,会有孩子亲昵地搂着安迪撒娇:“我觉得你比我妈妈更可爱,因为你能听我说心里话,还会帮我出主意。”

不过刚结束的学期,孩子们和安迪相处的时间大打折扣,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隔空对话。安迪说:“这个年纪的孩子期待更多关注和理解,但有时候他们表达的方式不够到位。家长们当然疼爱孩子,但有时候爱的方式不够‘巧妙’。两方朝夕相处,就容易发生些摩擦,我希望通过家访,搭好一座桥,让他们快速准确读懂彼此。”

受到疫情影响,这次家访选址定在了村门口。“我们班的孩子都住在山区,相对分散。如果是从学校出发,最远的一户要开大约30公里的山路。”安迪对每条家访线路都门儿清,因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她逐一拜访过每一户。她说:“孩子们和家长会早早地等在村口,远远地就能看到孩子们戴着口罩,踮着脚尖张望,说实话我当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暑期家访跟上次的重点不同,更加聚焦“亲子关系”、“家校共建”。班里一个小男孩儿是安迪家访的“头号关注对象”。她对这位学生的评价是:“酷,外冷内热,已经有了小少年的模样。”而正是这种特点,这个小男孩儿遇到家长就变成了小刺头。

“上次去村口家访,同村的小朋友都拉着家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只有这个小男孩儿和妈妈还在树荫下站着,显然是有话想说。”安迪就主动去问情况,孩子一言不发,一会儿单脚站,一会儿用右脚磨蹭磨蹭地面。家长却滔滔不绝地“数落”起来——“孩子没耐心”“怎么就不知道上进”“也不是笨,就是不努力……”

安迪听了一会儿,一直默默观察着孩子的小动作。“他会不时委屈地看看妈妈,还小心翼翼地瞟我两眼。不过家长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些小细节。”安迪说,解决办法其实挺简单的,分开谈一谈,告诉对方“注意事项”。

而这些小贴士,也被安迪总结起来,准备今年暑假家访的时候送给有需要的家长当“锦囊”。比如孩子们有些话是无声的,需要家长静下心去读。安迪举例子,这个小男孩儿曾经跟我说:“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和妈妈说才能获得原谅。”其实孩子会用行动来表达“道歉”,比如会靠近家长,会偷偷瞄一眼家长。“这时候他们特别希望家长可以给个台阶儿。”

一次家访后,还会有“追访”。安迪说,“上次的小男孩很擅长朗诵,我就建议家长举办一次小型的朗诵会,孩子成了小老师,纠正家长的时候更能体会到家长的不易。这次回去我很想看看效果如何。”

其实,不仅这一所学校今年暑假启动了类似的“村口家访”,延庆区、门头沟区等多所学校都计划暑假启动类似家访,有些学校老师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学习用具等小礼物。

云端家访

是“知心姐姐”也是“生活顾问”

“欣欣妈妈,身体还好吧?最近天气比较热,多注意安全。”上周一傍晚,分司厅小学5年级班主任杨慧彦拨通了班上欣欣妈妈的电话。欣欣妈妈怀有身孕,家里马上要添新丁,欣欣的心理波动,杨慧彦一直挂在心上。“最近,欣欣对要出生小宝宝的态度怎么样?”

杨慧彦刚问完,欣欣妈妈就打开了话匣子,“感觉越来越抵触了,前几天给小宝宝买的小裤衩,她还非要塞到自己腿上……”“是你说有了二宝就不喜欢我了。”“那还不是因为你不听话。”娘儿俩当着杨慧彦的面就吵了起来,小欣欣越说越委屈,抽抽搭搭哭了起来。

杨慧彦一听就明白了。她先安抚住小欣欣的情绪,“你跟老朋友和新朋友谁的感情更深厚呢?”“当然是老朋友啊!”欣欣脱口而出。“对呀,妈妈和你都是11年的老朋友了,怎么会有了二宝就不爱你了呢,喜欢你还来不及呢。再说了,你是姐姐,什么事情都会做,二宝出生后得多么崇拜你呀……”欣欣的心情慢慢平静了下来。接着,杨慧彦又跟欣欣妈妈分析,有了二宝,孩子本来就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作为家长更应该将“我最喜欢大宝”挂在嘴上,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她还给欣欣妈妈支了妙招,比如给二宝准备新衣物的时候,一定也要给大宝添置点儿新东西。

挂上电话,杨慧彦还不放心,又找到欣欣班上好朋友里已经有了弟弟妹妹的,嘱咐他们平时跟欣欣一起玩儿的时候,多聊聊跟弟弟妹妹之间互动的趣事儿,让小欣欣对二宝的到来充满期待。“随着二胎的增多,班里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调节孩子的心理,从情感上接受弟弟妹妹,真的需要科学指导。”

其实,杨慧彦是在去年9月刚刚接手这个班级,她就已经凭借爱心和责任心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可,成为家长们的“生活顾问”。遇到什么问题,家长们都愿意跟这个“知心人”聊一聊。

二胎家庭、青春期少女、懒惰男孩儿……班上32个孩子的情况,杨慧彦心里的账本揣得明明白白。假期刚刚过半,她已经跟家长们聊了个遍,为的是“早发现早干预”。

有时候,她甚至会从一些“蛛丝马迹”里发现线索,及时跟踪。比如,一向喜欢晒娃的小西妈妈最近开始在朋友圈“修身养性”,是不是娘俩又闹了什么小别扭?打电话一问,果然是又在“交战”。“小西又开始跟我对着干了,整天抱着iPad,怎么说都不听……”上学期,小西与妈妈就时常闹个不愉快,看来是老问题又反复了。杨慧彦找时间与小西单独通了电话,小西也满肚子委屈,“我干什么,妈妈都不满意,总是说我。”杨慧彦知道,自己最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唤起她的信心。“我觉得你挺好的呀!你看本子上的字写得多工整,手工做得也特别用心呢……”提到自己擅长的方面,小西敞开了心扉,把杨老师趁机提出的多锻炼、少用电子产品的建议也听进了心里。杨慧彦也不忘提醒小西妈妈,平时与孩子讲话要多发现孩子优点,“有时盯得越紧,说得越多,效果却越差。”

像杨慧彦一样,在分司厅小学,44个班的班主任都已经完成了一轮摸底。“我们的班主任并没有把线上家访当成一个任务来完成,而是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桥梁,结合各自班级的特点,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凝聚起家长的力量,传递出有温度的教育。”校长金辉表示。

网上群访

给父母开心理辅导“小灶”

“好的亲子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夫妻关系第一,为孩子做榜样;父母都尽到责任,父教不可缺位;用心陪伴,有养才有育;坚持家庭生活教育,在丰富多彩的体验中发现孩子的潜能……”海淀区教委利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请来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为家长们开“小灶”。

据了解,海淀区的家庭教育大讲堂已经成为全区家庭教育方面的品牌项目,该区教委主任王方说,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家校合作,需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防患于未然,适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挖掘积极因素,共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提升他们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类似的“群家访”也成为今年暑假的一个新特色。比如,门头沟区教委通过官方客户端,定期开启“心理健康加油站”、“好家长训练营”等活动,针对孩子的共性问题给家长支招解惑。

东城区教委日前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暑假期间,中心及八个学区分中心为全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课程。课程由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专门录制,定期推送。比如第一期课程就为合理制定假期计划、家长高效陪伴出谋划策。后期,家庭教育讲堂还会以 “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高效沟通”等主题作专题介绍。

市教委介绍,今年暑假要依托“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为全市中小学生家长提供优质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各区和学校都要通过网上家长会、给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记者 刘冕 牛伟坤)


来源: 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