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留学教育将走向何方

2020-08-17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行业尤其是留学教育带来巨大冲击,人们再次审视和思考留学教育问题。当前我国在海外有不少留学生,还有许多学子准备踏上留学之路,未来留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前不久举行的全球名校长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和一线留学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讨论。

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认为,受疫情和中美关系影响,出国留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但出国留学大趋势不会有太大变化。

他的这一判断基于三方面的认识:第一,学生有需求;第二,学校有需求;第三,欧美一些世界一流大学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自主权。

“国外的一些大学,也有招收中国学生的需求。海外大学中,中国学生的比例非常高。对一些大学来说,招收中国学生为学校运行经费和优质生源提供了保障,对整个教育体系起着支撑作用。”俞立中说。

在他看来,欧美一些国家,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他们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自主权。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学所提倡的走国际化道路的理念,就是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相互交流。所以在任何政治压力下,这些大学的领导人也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来维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大学的理想。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说,欧美发达国家长期把国际学校作为国家外交的政策,同时也是为了发展经济和吸引人才,培养全球人才来为他们国家发展所服务。国际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加强全球化教育研究,开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学校,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

至于那些准备留学的学生,迈阿密大学(牛津)教育学教授黄全愈提醒,申请留学,千万不能掉进“考”的坑里。去留学,一定要实现“考生”到“学生”的转变。

他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留学不仅是学科学知识,还需要培养科学三要素:科学的目的——去发现各种规律,科学的精神——质疑、独立、唯一,科学的方法——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毕业也仅仅是人生的“加油站”,把战略眼光投到毕业后的职场竞争、社会实践、自我实现,才是真正的终点思维。

剑桥美国高中联盟创始人克里斯汀·林也认为,当下社会环境多变,尽管有很多因素我们无法掌控,但我们能掌控自己。在特殊的环境之下,留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比如,情商、社交技能、压力管理、目标管理、文化意识等,了解自我意识,保持对世界的好奇。

俞立中在论坛演讲的最后,专门强调一个观点:国际化教育不等同于欧美教育,这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在他看来,欧美是现代教育制度的发源地。实际上,欧美学校也在当前全球知识信息化时代进行探索和变革,很值得学习。比如斯坦福大学,他们已经提出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学生可以在任何时段回到母校学习,也可以随时停止在校学习去探索创业等。

他说,国际化教育包括了很多理念、内容和方法,汇集了各国教育的精华,让孩子打开视野,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去认同多元文化,更多关注全球问题,重视复杂问题的解决,重视实践,重视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力的培养。“我想这些很好地概括了国际化教育,也真正体现了出国留学的价值。”俞立中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