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与AI同台竞技 农业“人机”对战正式开赛
“这次顶尖农人VS人工智能种植比赛的初衷,在于探索将国际最前沿的数字农业科技本地化,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与经验,并在中国各大农业产区落地。”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龚元石说,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日前,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在云南昆明正式启动,经过激烈角逐,进入决赛的4支AI队伍和来自中国草莓种植强县的4支顶尖农人队伍齐聚,54位选手将开展为期120余天的高原草莓“人机”种植竞赛。
自招募开始,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共吸引了全球超过17支AI队伍,超过108人参与报名。经过激烈的初赛答辩及评审,最终共有4支AI队伍进入决赛。与他们一起较量的,是4组来自中国草莓种植大县的全国劳动模范、人大代表等顶尖农人高手。
这次决赛中,各支队伍种出的草莓,将经历严格的评估:产量及品质、投入产出比、算法及种植策略的先进性等。
60后与90后两代农人,通过“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凝聚在了一起,而他们也存在着诸多理念相通之处。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只要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的小问题,对于品质和产量就会有很大提升。”智多莓队队长、建智科技首席专家程飚说,他们队伍的成员们曾在怒江大峡谷等“三区三州”地区,给村民提供草莓种植的科技支撑。
农人队伍参赛选手纪荣喜认为,农业生产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是必然趋势。他在镇江的实验大棚里,也加装了补光、补温、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水肥一体化设备。“我60岁可能就不种草莓了,将来谁来种?怎么种?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人工智能能学习到人几十年的种植经验,那是最好不过。”
如何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学习到顶尖农人们的种植经验,进而优化生产管理过程,也是科学家们在这次决赛中关心的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农业先进信息处理专委会主席李道亮表示,世界各国农业就业人口呈下降趋势,中国最为明显。同时,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劳动力在农产品成本中的比重日趋提高,“未来30年中,农业劳动力将越来越短缺,无人农场等技术突破至关重要。”李道亮说。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