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垃圾激光测距显“神通”
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对有源卫星构成了严重威胁。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4日发表的一项物理学研究,欧洲科学家团队通过将望远镜、探测器、滤光片相结合,实现了在白昼对太空垃圾进行激光测距。这一最新成果极大增加了该技术的使用时长——从以前的一天中只有几小时,延长至全天大部分时间,提高了地球轨道上卫星和太空站的操作安全性。
假如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举,要伴随无处不在的太空垃圾,那简直无异于在枪林弹雨中前行。太空垃圾是指一些零碎的、围绕地球轨道的无用人造物体,也称轨道碎片。它们小到报废卫星碎片、漆片、粉尘,大到一整片火箭或飞船的残骸。目前,近地轨道就像是拥挤的交通要塞,而且还没有“警察”疏导。这些垃圾的速度非常快——可达17500英里/小时(28200公里/小时),即使是最小的一块也可能造成巨大损害,致使地球轨道上的大片区域荒废。
因此,太空垃圾激光测距应运而生,可以用来跟踪太空垃圾、防止发生碰撞——太空垃圾激光测距能测量离这些物体的距离,从而帮助避免对卫星和航天器的破坏。不过,这种技术目前只能在暮色时分的几小时内开展——此时地球上的卫星激光测距站处于黑暗中,而太空垃圾仍能被太阳照亮。
奥地利科学院太空研究所科学家麦克尔·斯奈德福尔及其同事,此次将一架望远镜、探测器和滤光片相结合,以提高物体相对白昼天空的对比度。他们还开发出了实时目标探测软件,可以计算出目标预测偏差,利用这种偏差纠正不准确的预测。研究团队通过实验演示了白昼太空垃圾激光测距是可行的,而且能增加所有卫星激光测距站的潜在观测时长。作者指出,奥地利格拉茨的太空激光测距站的观测时长可以依季节从每天6小时增加至22小时。
研究团队称,超常观测时间允许对太空垃圾进行更精准的轨道预报,有助于提高地球轨道上卫星和太空站的操作安全性。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