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三生融合”发展 彰显省会担当 东湖区开启生产更加高质生活更具品质生态更为优质的发展新征程

2020-05-18

“三生融合”发展 彰显省会担当

东湖区开启生产更加高质生活更具品质生态更为优质的发展新征程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推进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产业发展十大提升行动,以东湖‘三生融合’发展彰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开启生产更加高质、生活更具品质、生态更为优质的东湖发展新征程。”5月17日,记者在东湖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获悉,今年东湖区将在做强产业、做优项目、做深改革、做优城市、做实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彰显省会担当、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贡献东湖更多力量。

实施产业发展十大提升行动

实施产业发展十大提升行动,把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作为东湖经济增长的发力点,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东湖新高地。对服务业发展路径和产业布局进行优化,以提升传统服务业为基础,以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为突破点,加快布局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市场主体密集、发展环境优良的服务业集聚区,逐步构建起以文创旅游、健康颐养、教育培训、现代商贸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东湖区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辖区文化、旅游、商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全域都市旅游”,探索建设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区域医疗资源聚集的优势,持续培育壮大一批以健康、绿色、智慧为特征的“幸福产业”集群。以举办文化旅游节、购物节等文旅消费活动为契机,大力促进商贸消费升级;积极打造以酒吧、咖啡、文化创意为特色的夜市街区,推动“夜游东湖、夜赏文创、夜品佳肴、夜购潮货、夜习科普、夜健体魄”,进一步繁荣发展夜间经济。制定出台《东湖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若干扶持办法》,大力扶持优势企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力争2020年净增市级以上服务业龙头企业5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2个,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20个,净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家,净增市级以上服务业品牌5个。

全力推动73个重大重点项目

实施“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不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围绕产业定位、城市建管、民生改善,做优生态谋项目。大力提升招大引强水平,以深入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赣”活动为抓手,把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区域性总部企业作为主攻目标,紧盯行业龙头、产业领军企业,积极主动向前对接,引进一批体量大、技术含量高、潜力足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全力推动73个总投资471.88亿元的重大重点项目。

狠抓开工率,进一步细化中骏世界城、赣电中心、慧铭广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服务保障,强化调度、强力推动项目报建手续,确保项目按照计划时间节点开工建设。狠抓投资率,确保苏宁广场、江旅都市方舟、城泰0728商务中心等续建项目达到既定的工程进度和投资进度。狠抓竣工率,加快推进中海商业、招商东湖意库、沁庐旅生活广场等重大项目的竣工见效。

探索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机制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组建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一链办理”改革;继续落实关于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调整缴费基数相关政策,为企业减负创造良好条件。深化“赣服通”东湖分厅建设,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和拓展服务范围;推进“赣政通”东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行政办公组织沟通、业务协同在线化和移动化,推动“掌上办事”和“掌上办公”政府核心业务全覆盖。探索建设并打通政务服务APP、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构建微端整合、服务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落实以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为代表的一批市域社会治理重点项目。持续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堵点,在投资审批、行政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优化全区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和法治环境,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

推进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落地落细

实施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在东湖落地落实落细,实现城市建管再升级,着力打造可阅读、有温度、更宜居的“南昌之窗”。

推动《南昌市扬子洲地区发展规划》早日出台。深入挖掘百花洲历史文化资源,采取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方式,打造百花洲文化艺术休闲旅游街区。重点打造梁书美术馆、百花大舞台、沁庐旅生活广场等,将百花洲文化艺术休闲旅游街区打造成为江西乃至中部地区文化艺术旅游特色亮点打卡地。加快推进青山湖西岸22条路网建设,继续实施道路“白改黑”向背街小巷延伸工程,对渊明北路等14条背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深入落实《东湖区停车场三年建设专项规划》,新建公共停车场7个,新增泊位1200个。全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攻坚行动,打造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小区风貌,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加快环卫作业由“人工”向“机械”转变,力争全区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5%。对苏圃路、豫章后街垃圾站进行升级改造。力争新建25座公厕,打造10分钟步行如厕圈。合理规划建设12个“口袋公园”“邮票绿地”。

办好民生实事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原则,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结合处发力,统筹资金用于优先保障民生的重点领域,加大政策倾斜、财力倾斜,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力争全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

启动邮政路小学教育集团天骥校区主体工程建设,推进光明学校新校区建设前期工作;启动城北幼儿园装修工程,持续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加快社区邻里中心幼儿园建设。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工作,加强制度规范和正向激励,确保“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助力南昌清音、赣发绣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全力推进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工程等人大票决的十大民生实事。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工作,确保全面完成旧城改造三年攻坚计划。大力推进香江佳苑等7个地块安置房建设。积极完成“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任务。探索增加0—3岁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不断完善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

张达 周伟 本报记者 李天荣

责任编辑: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