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发展“丹阳样板”

2020-12-03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殷殷嘱托。近年来,丹阳市发力产业强市、美丽丹阳建设和民生改善,先后获得长三角最强中国制造县市、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和谐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2亿元,位列全国百强县第26位。

“丹阳市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坚持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积极抢抓转型升级发展机遇,逐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五金工具、眼镜、木业、家纺等五大传统特色产业和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农机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五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丹阳市委书记黄春年说,该市同时将“优民生”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民生投入,量身定制了《高水平小康·丹阳在行动》方案,以“六大行动”着力在扶贫帮困、补齐民生短板上下功夫,在推进城乡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有所作为”,打造高质量发展“丹阳样板”,力争在“十四五”时期跑出新速度、干出新丹阳、争得新荣光!

推崇科技 尊重人才 创新创业城正在崛起

乘坐高铁抵达丹阳站,出站看到的第一个建筑,便是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被誉为“眼镜之都”的丹阳,年产全国三分之一的镜架、四分之三的镜片,今年10月15日顺利通过“中国眼镜生产基地”复审。一副眼镜能够红火近40年,源于科技这张“擦镜布”常擦常亮。

“无论是上半年的珠峰高程测量还是下半年的‘奋斗者’号潜入万米深处,央视直播记者佩戴的都是我们明月镜片。”明月镜片董事长谢公晚骄傲地说,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合作,成立了国内镜片行业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与眼镜光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保障市场,明月镜片已连续四年蝉联销冠。”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离不开高层次人才。从2016年起,丹阳市实施“丹凤朝阳”人才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引进并支持200名以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目前,该市拥有28名“两院”院士、29名国际专家、104名省“双创”人才,40多名院士在丹阳担任特别顾问。

得益于智力资源的集聚,丹阳这艘“木业航母”也正乘风破浪,人造板产业位居亚洲第一。在肯帝亚集团生产车间,速生木、天然活性炭、PVC等材料一层层叠加,经过高压、冷压、剪裁多道工序,制成一片片地板,全程未见胶水。“这是我们创新研发的防火防水生物质地板,上榜中科院主办评选的‘2019最具创新力的黑科技TOP20’榜单。”肯帝亚市场中心总经理潘伟介绍,他们坚持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合作,集团专利数量达200多项,位列行业第一。

作为苏南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丹阳在实体经济崛起壮大的过程中,形成了支撑丹阳创新发展、勇争一流的优秀企业家精神,江苏时代楷模钱云宝投入46亿元攻克国产碳纤维制造难关至死不渝的事迹激烈着大家。丹阳市经发局副局长赵顺群说,丹阳市制订出台并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丹阳“5+2”行动计划》,在科技资金、科技金融等方面进行引导扶持,支持企业投身全新领域,破解产业难点。

11月26日,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鱼跃医疗被授予先进集体荣誉,这是对其在疫情期间突出贡献的肯定。鱼跃医疗向全球90余个国家驰援了1500万余台(支)医疗装备和产品,均为企业自主研发产品。

“企业家要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我们曾赠给西藏达孜一套医学影像设备,结果没人去用,原因是没有会读片的人。”鱼跃集团董事长吴光明指着集团大数据中心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说,5250家接入平台的医院,可以将医疗仪器检测数据图像上传到平台上,由其他医院的医生帮助读片诊断,“鱼跃正携手阿里巴巴、阿斯利康、美年大健康等行业翘楚,积极探索慢病管理、公共急救、高原供氧、罕见病防治、远程医疗等难点问题,助力智慧医疗加快落地。”

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新兴产业争登行业顶峰,一座创新创业城在沪宁线上崛起,资本市场也在展现“丹阳风采”。丹阳把企业上市挂牌作为推进产业强市、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按照“上市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营造氛围、典型引路、政策扶持、强化服务等措施,并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上市挂牌的意见》,最高奖励达500万元。

今年7月23日,图南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这家生产高性能合金材料、为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提供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丹阳市第10家主板上市企业。10月15日,江苏同力日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证监会通过,将于上交所敲锣开市。截至目前,丹阳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90多家,其中国内主板上市6家,境外上市4家,另有30余家企业处于上市孵化期。

文明引领 城乡美丽 生态魅力城已然显现

初冬时节的访仙镇红光村,村内田园风光迤逦、河湖纵横交错、民宅错落有致,白墙黛瓦与小桥流水相映成景,宛若一幅江南醉美乡村的新画卷。

“今年有好几只天鹅在村里水塘停留歇息,以前最多能在天上看到。”红光村党委书记孙银炳兴奋地介绍起村里的新变化。原来,该村有一自然村叫做鸾集翔村,相传村庄上空有大群鸾鸟聚集飞翔得名。在孙银炳看来,越来越多的候鸟在村里歇脚,既说明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水清鱼肥,更表明红光村的先天自然禀赋,没有在这代人手中丢失。

孙银炳介绍,近年来,红光村筹集资金800多万元,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又投入1000余万元在鸾集翔自然村建设了日处理量50吨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栽植各类绿化树木2.2万余株,形成6大板块组成的景观效果。

近年来,丹阳市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166个行政村2816个自然村的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100%,规模养殖场治理率99%。2019年3月,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丹阳召开,该市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一体化整治的“丹阳模式”,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乡村环境,整治容易长效难。如何让山清水秀长久?红光村的答案是用文明的力量。作为丹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单位,红光村积极建设红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推出了村“文明银行”建设,每户开设账户,每月评比积分。

“这个活动真好,不仅可以改善村居生活环境,还促使大家积极参与各类文明行动、传播文明新风。”该村卫生保洁员于川林介绍,以前,一些村民总会将垃圾扔在自家门口,需要他前来收拾。现在,这种现象没有了,每个村民都很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甚至一些村民看到地上有垃圾,还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在“文明银行”指引下,一股文明新风尚在红光村迅速形成,在村慈善工作站建设过程中,仅仅7天的时间,村民就自发捐款90余万元。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举行,红光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是该市第7个荣获这一荣誉的村镇。目前丹阳市已经建成12个镇级文明实践所,192个村级文明实践站,1000余个文明实践岗。

一方面重塑城乡美景,一方面也在掐断污染源头。2020年,丹阳化工生产企业共计关闭退出7家、异地迁建1家,累计关转迁各类化工生产企业共175家。与此同时,该市持续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13家镇江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中,明月光学、万新光学、丹毛纺织、大亚车轮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民生殷实 宜居宜业 和谐幸福城逐步建成

“这些残疾人轮椅都是免费租借的,用旧了可以以旧换新。”在白云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委书记朱军说,社区有92名残疾人,考虑到有些残疾人家庭经济困难,社区就成立了这样一个租用室。同时,他们还在服务中心内成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中心等贴心机构,让服务中心真正做到为老百姓服务。

设置这些机构的想法,来源于社区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听到的民心民情。白云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有34个党支部、931名党员。中心实现“中心社区”前台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双全社工”在服务平台统一办公,其他社区干部下沉到45个网格,年计处理网格问题及矛盾250余件。

白云街社区有60~79岁老人974人,80岁以上老人206人。社区办公地原先在千禧花园,由于老年人活动室面积小,不能满足他们平时的文化娱乐需求,大部分时间老人们只能在人民公园和其他场所开展娱乐活动。部分老年人反映,希望社区能为老年群体配备相应的活动场所和器材。

了解到老年群众需求后,白云街社区积极协调沟通,在相关单位的支持下,今年1月,白云街社区搬迁至荣城国际小区,设立了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丹凤温馨园负责运营管理。走进3楼约10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棋牌室、图书阅览室、日间照料室等功能区的布置看上去更像一个小型的娱乐沙龙。尽管刚刚运营,在这玩棋牌、品茶聊天、跳舞、唱戏的老人已坐满,其中不少都是附近赶来“凑热闹”的居家老人。

今年66岁的许建华说,自己是戏曲爱好者,得知社区有了养老服务,便第一时间来到这里。“我一般都是每周一、周四下午来到这里唱戏曲,和邻居聊聊天,日子过得充实又精彩。”她表示,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老年人活动,加深了居民之间的感情,能够让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经济指标不是衡量发展的唯一尺度。丹阳着眼长远、补齐短板,用公共服务提升担起民生重任。教育资源持续优化,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广泛开展“文化乡村行”等文化娱乐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建立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率达100%;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施89个村级扶贫项目,77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3144户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

“感谢‘万善丹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近日,界牌镇居民沈福海拿着丹阳如意慈善送来的3000元善款,感动得掉下了眼泪。针对因病、因残、因意外导致支出远大于收入两倍的支出型贫困家庭,丹阳首创推出“万善丹阳”APP,通过“互联网+”展开结对帮扶,目前已向280户困难户伸出援手,总帮扶金额达105.86万元。

责任编辑:王舒婷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