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山水如画,来了还想来”
11月22日-24日,长江经济带11省(市)省级党报及黄河流域部分省级党报代表,联合开展“大江奔流携手共进 主战场 主动脉 主力军——长江经济带省级党报首次联合考察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南京、南通、张家港和常州四地采访,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江苏实践”给媒体记者们留下深刻印象。
外地记者眼中的江苏——
长江两岸沧桑巨变
“一路看下来,长江治理‘江苏样本’别具特色,长江江苏段可谓一步一景。”江西日报社副社长练蒙蒙表示,江苏有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壮士断腕解决“重化围江”,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江苏长江生态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我们会用手中的笔把在江苏所观所感记录下来,通过报纸版面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为江西长江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真让人心旷神怡!”打卡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湖南日报社编委金中基心潮澎湃,举起手机自拍留念。他表示,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散乱污”的生产岸线变成江清景美的生态岸线,五山滨江片区的变迁,是长江生态保护实绩的一个缩影,也给当地百姓带来福音。
“三天四市,从西向东,沿长江而行,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变’。”四川日报全媒经济新闻部记者、国企工作室总监朱雪黎说,“从化工围江到绿动两岸,从散乱围捕到十年禁渔,从关门闭户到漫步江堤,一组组形成剧烈反差的对比照,让人们感受到当地上下共抓大保护的坚定决心,更体会到一路走来的艰辛不易。看到‘变’的同时,我们更看到更多需要学的内容。长江大保护,钱从何处来?常州国家高新区探路盘活原有化工企业的建设用地等指标,这些值得我们深度报道、深度学习。”
我们眼中的外地同行——
战斗力十足
三天行程,贵州日报编委、总编室主任范朝权笔记做得细,思考也颇多。“作为贵州媒体人,此行收获颇丰。贵州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江苏做法值得借鉴。贵州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与沿海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难度更大。我们将通过多媒体平台,将江苏经验传播出去。”
浙江日报记者任明珠是采访团中年纪较小的一位。她一路拍个不停,不愿错过一丝精彩。“南通的水系治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短短一年半,中心城区的18条黑臭水体提升到Ⅲ类水,南通系统治水的理念让人佩服。我希望用手中之笔把长江大保护的‘江苏答卷’传播出去。江苏山水如画,来了还想来!”
湖南日报记者曹娴采访中问得非常细。一路上,她不断与江苏记者交流两地守护长江的不同做法,“我们看到江苏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的有力行动,看到了沧桑巨变中蕴含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南京江宁段‘一江清水、两岸葱绿’,栖霞幕燕滨江片区告别‘化工围江’,以及张家港打造‘江海交汇第一湾’,都让人印象深刻、备受启发。”
一路上,江西日报记者王崟最喜欢的是站在船头看江景。她说,此次采访活动是以一个“水”字贯穿考察行程。南通、张家港、常州等地从做好“水”文章入手,共同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让人颇为感动和震撼。
理念深入人心——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在采访中,记者团深切感受到,在江苏大地,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正是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才有了如今的大美江苏。
南通,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几年间,南通取消2个沿江化工园区定位,关停化工企业396家,将沿江生态岸线占比大幅提升至60.6%。“没有新发展理念,就不可能有南通五山地区的彻底改变。”狼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办公室主任成宾有感而发,“搬迁化工企业,困难很多,但思路一变天地宽。南通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在五山和沿江区域建设最高潮时,大家都是连夜开会。”
过去,不少干部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思维;现在,“绿色GDP”成为大家一致的追求。
多年前,一提起栖霞幕燕片区,许多南京人直摇头,化工遍地,烟囱林立,居民不得不掩鼻而过。而现在,通过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幕燕片区展露新颜。随着化工企业的全面停产搬迁和生态修复,幕燕片区实现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蝶变。几年前,当地不少干部担心,在沿江大刀阔斧“腾挪”,会不会导致经济失速?但栖霞区反而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十二五”末的不足百亿元到2019年的148亿元,年均增长近10%。
常州距离江堤8公里的新龙生态林,东西全长12公里,南北纵深最宽处近1公里,绿化覆盖率超过70%,拥有各类乔灌木10万余株,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周斌说,生态林的建成,在涵养水源、减污滞尘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周边市民休闲养生提供了理想空间。
许海燕 赵 冉 胡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