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以高水平法治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0-12-11

12月9日,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开庭审理首个涉外商事案件。在一个多小时的审理中,双方对法律适用以及利息的计算方式等焦点展开法庭质证和辩论等,最终原被告双方当庭达成调解协议。苏州国际商事法庭的设立,标志着苏州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说,苏州要全力推进法治建设,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坚强保障。

创新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近日,缂丝技艺非遗传承人、祯彩堂工艺社创办人陈文将刚设计好的一幅新颖别致的玉兰图样上传至“苏城存证”APP进行存管。“有了这个APP,等于将自己的原创成果放进‘保险箱’,不再担心被盗用了!”

对于像陈文这样的文化产品设计者来说,常常因设计的作品图案频繁被抄袭、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而苦恼不已。今年10月,苏州市苏城公证处尝试运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智力成果,实现了从创意构思、制作生产、授权销售以及侵权证据固定等环节的全流程保护,随时存、随时证,让维权变得更加便利。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苏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依法治市办主任徐美健说,苏州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坚持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店小二”式营商服务,实施健全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体系等创新行动,高质量推动《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持续推出法律服务产品,成为打造“苏州最舒心”最优品牌的生动实践。

创新探索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今年3月,苏州在全省率先发布《苏州市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涉企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汇编》,公布了248项不予行政处罚事项和206项从轻减轻行政处罚事项。

“公司被免予行政处罚!”听到这个消息,苏州某生物技术企业负责人张某如释重负。该企业因官网的页面内含有“最快”“最好”等极限用语的广告,以及专利产品未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等问题,被举报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并受到监管部门调查处理。

“如果按照《广告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要对企业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依据苏州市出台的‘两份清单’,由于未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所以给予其责令限期整改的处理决定。”

业内人士表示,“两份清单”为执法人员明确了清晰指引,有利于提高执法效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新业态、创新型企业在发展初期提供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截至10月底,苏州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共办理涉企行政执法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1510件,涉及金额3.7亿元;从轻行政处罚案件1386件,涉及金额7312万元;减轻行政处罚案件462件,涉及金额1.73亿元。

构建规范行政决策机制增强治理效能

2019年,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将东港新村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定为重大行政决策。小区整治涉及道路拓宽、房屋拆除、厕所改造等多项工程,15000多人的生活要受到短暂影响。

怎么改、改成哪样?娄葑街道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召开4场群众座谈会,并通过网络公示,收集居民反馈信息。在苏州市工业园区司法局指导下,项目还邀请了两位法律顾问全程参与,组织专家多方会诊,识别风险隐患,对方案进行优化。

当地64岁的居民钟永平参与了建设过程:“改造过程中间,东港十组团西边有个亭子,当时车位预计12个,我们马上提了意见,车位和休息的亭子太近了,不安全,后来图纸就更改为了8个,老百姓提出来以后他们马上进行修正。”

规范决策程序非但没有拉低行政效率,反而助力了决策质量,让决策执行更加顺畅。短短6个月,东港新村从过去的“脏乱差”,变成了附近的“网红打卡点”,东港新村改造提升工程还入选“苏州市2019年十大民心工程”。

如今,苏州已形成一套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廉洁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在内的完整的流程。2019年以来,全市40余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在网上公开透明运行,21件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119件各地各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提升百姓幸福感

走进吴中区非诉讼服务中心之前,宋龙心里还在打鼓:如果赵某欠他的工资再要不回来,只能撕破脸“闹一闹”了。

宋龙退休后,被邻居赵某聘请担任其公司行政总监一职,一开始约定每月工资5000元,但后因双方在管理上存在分歧,老宋离职。老宋说,工作两年后,赵某承诺将他的年薪涨至10万元,按照这一说法,赵某还拖欠他薪资近5万元,但赵某却并不认可老宋的这一说法,因此,双方发生矛盾。

“有事好好说!”吴中区非诉讼服务中心的调解员接待了他们。调解员提供了专业的法律建议,让原本各执一词的两人在一小时不到的时间内达成了和解,赵某一次性向老宋支付3.5万元薪资。拿到这笔钱款后,老宋心里满是喜悦。

这起纠纷能够快速、顺利化解,得益于“一站式、全链条”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改革,承担着“小切口、大治理”的重要功能。苏州司法行政系统按照矛盾纠纷“非诉在前、诉讼断后”原则,逐步探索形成了多方参与、协调联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苏州模式”。

坚持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全面构建社会普法大格局,苏州百姓法治获得感持续提升。

在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76岁的老书记常德盛介绍,村里每年都至少召开两次村民大会,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重大决策及时向村民大会通报,村里专门成立了村民议事会、村民督管队、红白理事会以及道德评议团等。“为了保障村规民约实施还专门建立了新农村管理建设督察队,利用农民学法学校建立常态化法律学习机制,20多年来蒋巷村无上访集访、封建迷信、黄赌毒现象。”

将基层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苏州正大力实施法治乡村建设体系完善、基础强化、惠民服务、载体优化“四大行动”,让法治阳光切实照进百姓生活。 张红军

责任编辑:王舒婷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