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南昌县三江镇:种出大市场 产出“含金量”(新华网)

2021-01-13

原标题:种出大市场 产出“含金量”

——对南昌县三江镇马蹄产业如何转型发展的探寻

村民忙着将马蹄分拣、装袋 通讯员 张艳佳摄

☆核心提示☆

三江镇是南昌县传统的蔬菜种植大镇。提及这里的种植产业,马蹄是怎么也绕不开的。马蹄又名荸荠,有“地下雪梨”之美誉。由于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一直以来,三江镇出产的马蹄以个大肉嫩、清甜多汁、爽脆无渣而备受青睐。上世纪80年代,三江人便开始规模种植马蹄。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发展,该镇已成为全国主要的马蹄生产基地之一,马蹄产业也成为当地一张特色名片。

2020年,三江镇马蹄产业产值达1.5亿元,而平均每公斤马蹄的利润却只有1元钱左右。三江镇马蹄的畅销,让当地人欣慰,可利润薄、丰产不增收等问题也让不少种植户困惑。一个小马蹄,种出了大市场,却也带来了新思考:如何提升附加值,产出“含金量”,让马蹄产业“跑”得更快?

有产量更有销量,小马蹄一年卖出超亿元

小小马蹄,是伴随着三江人长大的一种农产品。每年11月起,三江马蹄开始陆续上市。田间地头,村民们开挖马蹄的忙碌身影随处可见;集镇沿街的店铺门口,一袋袋马蹄整齐地堆放着……这成了三江镇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由于马蹄不适宜连作,一般与水稻等其他农作物进行轮作。为了增加产量,近年来,不少三江人从周边乡镇流转土地用来种马蹄。目前,三江马蹄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达5万吨左右。

2020年12月17日,记者来到三江镇,正赶上马蹄大丰收。走进汗塘村付家村小组,村子里略显冷清,可不远处的田地里,却是一片火热场景。年轻的壮汉们负责翻地松土,年长的妇女们则忙着把嵌在泥土里的马蹄一个个挖出来。虽然双手被寒风吹得开裂,但是每挖出一个饱满的马蹄,她们的喜悦就写在脸上。而集镇上,则是另一番繁忙的景象——街道上车水马龙,道路两旁的店铺门口,人们三五成群地忙着对马蹄进行分拣、装袋,有客商前来订购,工人们便扛起一袋袋马蹄,装进大卡车,这些马蹄将被运往全国各地。

万德新是当地一名马蹄种植户,2020年,他一共种了300亩马蹄,由于市场行情较好,相比上一年,他每亩能多赚1500元。看着一袋袋马蹄被订购,装车运走,万德新脸上乐开了花,他打算2021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在三江镇,像万德新这样从事马蹄种植的农户有1000多户。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三江镇马蹄产业产值仍达到了1.5亿元。一个个小马蹄,成了当地的“金果子”。

以品质塑品牌,“卖得好”更要“叫得响”

周云龙是丰城市人,早些年,经朋友介绍,来到三江镇学种马蹄。2020年,他一共种植了60亩马蹄,靠着三江集镇上一个小店面,他最多时一天卖出5吨新鲜马蹄,主要销往福建、浙江等地。

三江马蹄种植规模大,销路也不错,可尴尬的是,其知名度并不高。对此,三江镇马蹄种植大户万基海感触颇深。30多年前,他开始在老家三江镇种马蹄,后来,随着广西马蹄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又前往广西进行马蹄种植。如今,广西、江西、广东等地都有他的马蹄种植基地,为实现产销一体化,他还与人合资注册了公司。作为马蹄专业种植户,万基海感慨万分:“论品质和销路,咱三江马蹄不会差;论品牌和名气,可就比不过广西马蹄了。”

近年来,随着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大力发展马蹄种植,市场竞争加大,加之品牌知名度不高,三江马蹄产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为走出困境,三江镇政府做过一些探索,通过出台多项惠农支农政策,鼓励农户扩大种植,集约化经营,并牵头组建了马蹄行业协会,规范了马蹄选种、种植、采挖、加工、烹饪等工序,统一了商品包装,还注册了“三江荸荠”商标,以进一步打造三江马蹄原产地品牌。然而,由于缺乏懂运营、会推广的专业化人才,该协会最终没能运作起来,注册的商标也没能得到较好传播。

“三江马蹄品牌能打响是好事,可这个过程投入大、回报慢、风险高,万一钱砸进去了,没成功呢?”采访中,万基海说道。他的心声,也是当地种植户的普遍想法。

说品牌易,塑品牌难。前不久,一个好消息传来——三江特色农产品萝卜腌菜成功获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这让当地人看到了希望。酒香也要会吆喝。三江镇副镇长刘向华表示,未来,三江镇将借鉴萝卜腌菜的推广经验,大力引进大学生回乡创业,组建专业团队,将三江马蹄的品牌唱响。

发内功引外力,把产业做大做强

采访中,种植户万基海告诉记者,现在马蹄种植行情好,除去种子、肥料、人工等成本,每公斤马蹄的利润也只有1元钱左右。

“为何不尝试深加工?”在回答记者这一提问时,万基海反问道:“做深加工需要大量新鲜马蹄供应,而三江马蹄一年只有3个月的上市时间,受气候、土质影响,又难以长期保存。没有原材料,如何加工?”因此,多年来,三江马蹄主要运往外地加工、销售,在深加工方面始终未能实现质的突破。

由于马蹄产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工艺、设备、人员都很匮乏,导致三江马蹄多停留于初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低。

“我们不缺种植缺加工,不缺市场缺牌子!”万基海告诉记者,为了做大做强三江马蹄产业,他曾多次赴外地考察,打算引进先进的食品储存、保鲜、加工生产线,开发多种深加工产品,但高额的设备成本让他望而却步。

除了技术设备投入,品牌建设也是一笔大投入。不敢投、投不起,这是不少种植户面临的困境,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此,有业内人士提出,从产业自身发力,实现从“有形”向“无形”转变,并建议从会展、文化等角度进行突破,如举行削马蹄比赛,举办马蹄美食文化节,开发种马蹄游戏,把马蹄产业做大做强。

除了修炼“内功”,当然也要借助“外力”。据了解,南昌市已制定国家、省、市农产品品牌梯度奖励办法,鼓励相关县区和企业参与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这无疑给三江马蹄品牌打造提供了新支撑。

南昌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涉外科科长欧阳智勇告诉记者,南昌市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已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聘请了高校的专家团队,正在指导编制全市范围内的农产品品牌目录,梳理一批农产品品牌创建经验以供参照,并将开展品牌推广方面的技能培训。下一步,专家团队还将赴县区乡镇调研,对各地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发展遇到的问题,给予专业性的指导。

作为南昌市特色农产品中的重要代表,三江马蹄产业的转型发展,未来可期。(记者 钟珊珊 实习生 刘晓燕)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