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城市有“气质” 生活有“品质”——南昌“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2021-11-24

原城纪南昌城市文化街区

冬日的鱼尾洲公园

生活在英雄城南昌的每一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令人瞩目的变化:老旧小区加装了电梯,道路宽了,公园多了,环境美了……这些无不传递着民生至上的温度,体现着品质优先的态度。

南昌市全力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从解决群众最急最忧的问题入手,着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改善人居环境,让城市变得更宜居,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小电梯承载大幸福

刷卡、进电梯、按电梯按钮,10多秒就到了……家住西湖区金盘路26号的79岁老人聂红英激动地说:“自从我们加装了电梯,现在每天出门买菜、散步不知道多方便,孩子也不用担心我们上下楼的问题。”

西湖区金盘路26号居民住宅小区,是1996年建成入住的“房改房”,也是典型的老旧住宅小区,没有电梯。去年5月,社区、小区业委会多次和小区业主沟通,决定由业主自筹资金在小区内加装一部电梯,缓解“爬楼难”,得到业主的一致认同。今年1月15日,小区B栋1单元的电梯正式运行。

“电梯刷卡对我们住户来说既方便又省事。”6楼的居民张伟勇向记者现场演示了他刷“单层卡”乘坐电梯的全过程——当住户持单层卡乘电梯时,刷卡后电梯按钮被点亮,电梯会直达业主所到楼层,其他楼层的电梯按钮刷卡无效。张伟勇告诉记者:“去年了解到有加装电梯的好政策,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们楼栋业主很想安装,毕竟家里不是有老人就是有孩子的。”说干就干,这部电梯总造价36万元,政府补贴10万元,余下的费用由使用电梯的住户按比例分摊。除不使用电梯的住户外,按照楼层高低逐层增加分摊的费用。“因为大家意见一致,再加上社区街道的配合,电梯没几个月就安装好了。”张伟勇说。

宜居,出行得方便。西湖区城乡建设局建管办主任李新国说,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只要业主统一意见之后,建设部门会进行指导,提示需要哪些材料,办理哪些手续。材料齐全之后,建设部门将会同自然资源、市场监管、房管、财政、属地街道等部门进行联合审批,并出具联合审批意见,这一过程将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截至目前,西湖区已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部,正在施工的有4部。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不仅是投入问题,更是体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绣花”功夫。南昌正在逐步加快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步伐,截至11月18日,南昌市加装电梯累计受理申请数284部,审批通过261部,141部正在施工,完工82部。

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

11月22日,家住红谷滩区凤凰花园的“上班族”李钰在家细嚼慢咽吃完早点,从容地开车去青云谱区上班。自从南昌洪都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高架通车后,李钰开车上班的时间从近一个小时压缩为30分钟。“以前早上急急忙忙,啃两口面包就赶着去上班。如今,上班路上堵车的时间省下来,可以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好好吃顿早餐,一整天都是好心情。”李钰说,不光是上班路,出游路也更便利,“无论是往东去瑶湖、艾溪湖,还是往西去湾里梅岭,全家出游都比以往快捷通畅得多。”

南昌城市建设注重顺应人民期盼,着力提升大南昌都市圈整体功能品质,加速城市交通快速化立体化发展。沿江南大道快速路使老城区直通南外环,昌九快速路完善红谷滩区、新建区交通,前湖大道快速路实现朝阳大桥至湾里15分钟……“十纵十横”城市干线路网日臻完善,三环路网格局初步形成,一条条快速路延伸,市域交通网织得更加密实,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南昌城市建设的“加速度”助力城市功能和品质不断提升,让像李钰一样的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轨道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迈向高水平的有力支撑。如今,地铁4号线将于年底开通,纵横交错的地铁将编织起城市交通大格局,让城市运行效率得以提升,让市民工作和生活得以“提速”。

根据规划,南昌将持续实施路网畅通行动,加快推进西二环、北二环、东二环、九洲高架东延、九龙大桥、洪州大桥等重大城区交通项目建设,推进老城区东西向骨干道路快速化工程,全面构建城市“三环”和“十横十纵”干线路网,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东延和2号线东延建设,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性、立体化交通体系。

“文化”赋能城市品质提升

听一听街边的吆喝,看一看复古的建筑,还有穿梭其间的黄包车,缓行而过的小火车……每逢节假日,原城纪南昌城市文化街区内游客纷至沓来,体验老时光,寻找老味道,这里已成为市民游客的游玩“打卡”点之一。

“小吃味道很地道,建筑风格很复古,是拍美照的绝佳选择!”刚刚结束的周末,家住南昌市区的魏女士带着一家四口来到这里寻找老味道,一会儿品尝小吃,一会儿欣赏美景,悠闲惬意。

位于南昌县银三角区域的原城纪南昌城市文化街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这里汇聚地域特色文化,匠心复原近代南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精华,通过各种方式挖掘、还原城市记忆,唤起现代都市人的乡愁。

漫步原城纪,仿佛穿梭于时光隧道:骑楼美食街,百坊百店,老字号与原乡美食相辅相成……一砖一瓦、一步一景,无不体现出南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

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目前,南昌正在建设打造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进贤仓历史文化街区、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井象历史文化街区等多条历史文化街区,将散落在全市的历史文化遗存“串珠成链”,让市民游客能够直观感受南昌悠久的城市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特色。

公园绿地扮靓美好生活

“这个公园很特别!”这是鱼尾洲公园带给不少市民的第一印象。去年,鱼尾洲公园对市民开放后,以其自然清新、野趣盎然的独特气质悄然走红。

走进位于艾溪湖北路一侧的鱼尾洲公园,滨水栈道呈折线延伸交错,水中一座座树岛上池杉林立,水底一丛丛常绿苦草清晰可辨……隐于“杉岛森林”里的星水栈道为市民带来了别样的滨水体验。

“以前这里是鱼塘藕田,现在变成了公园,环境好了不只一点点。”70岁的吴老先生家住万科海上传奇小区,他和老伴已经爱上了家附近这片幽静的“水上森林”,“天气好的时候都会散步到这里,晚上看到月亮倒映在水里,别有一番韵味。”

城市即风景,满眼皆风光。城市风景以良好生态为“底色”,青山绿水间,擦亮了城市的“高颜值”。暖阳下, 公园内不少市民在休闲运动,童乐天地不时传来孩子们的嬉戏打闹声。公园驿站、观景平台、咖啡厅等一系列服务设施,为这座兼具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的城市公园增添了更多的服务性和趣味性。据该项目设计方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鱼尾洲公园通过打造一套纯天然生态系统形成逐渐稳定的“自净”环境。其中,“水上森林”由136座人工生态景观岛组成,这些岛屿大多利用原有地形和田埂堆积而成。树岛之上池杉成林,还保留了香樟、枫杨、构树等乡土树种,并栽种了再力花、黄菖蒲、梭鱼草、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旱伞草、水葱等丰富的水生植物。“水下森林”则是通过栽种四季常绿的苦草等沉水植物建立湖底生态链,形成美妙的自然水下景观。

沿着赣江岸际线,一座座风格各异、景观别致的公园排布岸边,加上街头转角处的小小口袋公园,无不折射出政府对市民生活质量的真切关注。

文明力量“滋养”城市气质

11月22日,一辆即将右转弯驶入抚生路的公交车缓缓停在了斑马线前,耐心等候行人的通过。正在路口停车等候红灯的的士司机刘师傅看到这一幕,向公交车司机竖起了大拇指,两位司机相视一笑,城市文明在潜移默化中传递。

“现在城市文明的氛围越来越浓,百姓文明意识增强。我认为,无论是在斑马线上还是斑马线外,无论身旁是否有摄像头或交警,我们都应做到文明出行、遵纪守法、互相礼让。”有着20年驾龄的市民王绍平告诉记者,一次他驾车行驶在爱国路上,一名年轻女子正搀扶着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太太行动不便走路十分缓慢,在密集的车流中艰难穿行。他将车缓慢地停了下来,不仅自己让了路,还帮两人阻止了后面的车辆。“停车后,我摆手示意让她俩从我的车前过马路,年轻女子当即给我点了个赞,脸上赞许的笑容让我至今难忘。”

城市的人行横道上多了“车让行人”的醒目字眼;在人流车辆较多的十字路口,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搀扶着年迈老人走过马路、为问路的市民指引路线……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成为南昌的新风尚。

“你好,我们正在开展‘垃圾分类·人人参与’宣传活动,这是宣传资料,请了解、关注。”“报纸应放在标有‘可回收物’的蓝色垃圾桶中,而一次性餐盒应放在标有‘其他垃圾’的灰色垃圾桶内……”日前,湾里管理局站前街道组织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活动,志愿者们挨家挨户地进行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和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袋,通过与居民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让居民掌握垃圾分类方法,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耐心解答了居民提出的日常垃圾分类难题。

像这样的志愿宣传活动,已在南昌常态化开展,南昌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文明正不断“绣”出这个城市的精细之美,让城市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