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进博购物车”满载 进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举办期间,由50余家央企组团而成的“采购队”,在采购规模、采购内容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据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任洪斌介绍,中央企业交易团本届一年期展位意向成交金额有望超过第三届,成交金额将再创新高。从进口结构看,进口汽车、技术装备类商品占比较大,意向采购金额有望进一步增加,技术类服务采购增长显著,这将有助于中央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和稳定。此外,在绿色低碳商品上,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类商品亦显著增加。
以进博会首家签约央企东方航空来说,《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整个进博会期间,东方航空计划通过“线下+线上”签署14个订单,总金额超过11亿美元,涉及智利、新加坡、瑞士、德国、美国、英国等6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其中与参展商的签约订单金额占比近70%。
东方航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民航国家队、主力军,东方航空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买买买”,而以“飞全球+买全球+服务全球”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优质的进博会大单打造优质的航空服务,并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助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合作”“全球共赢”。
从签约的项目数量及采购金额看,多家央企更是交上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如中核集团与多个国家的相关企业在核电运维技术服务、核燃料组件零部件采购等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合同涉及金额较第三届进博会增长1.8倍;中国华能旗下6个成员单位169人组成的交易分团,与合作伙伴共签署18个采购协议,涉及高端装备、清洁能源设备、煤炭等,采购项目数超过上一届;中国中化与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9家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签约数量和涉及范围均创新高。
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在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依然强劲的背景下,面对“双碳”战略推进带来的绿色发展机遇,作为全球规模领先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中国中化与海外合作伙伴在此次进博会上加大合作力度,紧密围绕绿色低碳以及中国产业和消费升级的主旋律,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强化产业链协同,构建更加多元的业务“朋友圈”和产业“生态圈”。通过参加此次进博会,不仅有效助力中国中化打造科技驱动的创新型企业和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也将带动更多海外合作伙伴分享中国发展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进博会期间,中央企业在重点能源领域更是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合作,多渠道加大资源型产品进口。
任洪斌称,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代表的能源产品意向成交金额将比第三届进博会增长22%。而以液化天然气(LNG)为代表的新能源产品意向成交金额较第三届进博会将实现翻番。
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例,记者了解到,其在进博会期间与13个国家和地区的38家企业现场签约,集中签订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及进口采购合同,在煤炭供应、新能源技术引进、高端装备、大宗原材料等方面开展合作,总金额超18亿美元,同比增长49.6%,采购品类和采购金额再创新高。
“进博会是进口商品和企业展示的重要平台,对扩大服务贸易领域有重要意义。”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央企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生产和供应链的稳定问题以及进口先进技术和产品角度的问题;对于外商而言,中国市场较为广阔,且央企具备规模效应和龙头效应,非常具有吸引力。因此,透过进博会,既能展示我国外贸的韧性以及内需的巨大潜力,又能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