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清明,宜祭祖

2020-03-16

《论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儒家认为祭祀祖先,可以培养百姓的德。《朱子家训》云:“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将祭祀祖先和子孙后代的教育相提并论,认为同等重要。辜鸿铭在海外长大,每逢清明中元,就被要求对着祖先牌位磕头。培养了对中华文化和血脉的认同。《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祭祀和军队同等重要。因为事关人的根本信仰,和身份认同的问题。

祭祀的对象是天地鬼神,但是维持的却是现实社会的秩序。所以在祭祀的问题上,古人有严格的规定。

在祭祀的次数上,也有规定。

《礼记》云:“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一般来说是春秋两次祭祀。这里面既有季节对人的心情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故春祈谷,希望神明、祖先保佑五谷丰登。秋报成,将新收获的作物,奉献鬼神神明享用。所以大型的祭祀在清明和中元。

祭祀要有度,超过这个度,就是淫祀。“非其祭而祭之,谓之淫祀,淫祀无福”。这里的淫祀,一个是不当的祭祀对象,还有就是不当的祭祀频率。儒家是春秋两祭。天师立教,听教徒以三元五腊祭祀祖先。无祀之鬼,谓之厉。明朝的时候,命地方长官以中元日于城隍庙祭祀孤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大日子。祭祀祖先,可以让人记住自己从哪里来。不忘根本。也可以得到祖先的庇佑。还能安慰孝子贤孙思念亲人之心。今天我们祭祖,以后儿孙以同样的方式祭祀自己。一代一代的人,在这个祭祀体系中,得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道德经》说:“子孙以祭祀不辍”。体现了“仙道不绝人之继嗣”,“不断人之根本”的理念。

魏晋时期,天尊流衍灵宝度人经法。《度人经》中有度人不死之神,又有朱陵炼度,南昌上宫。天尊说经,枯骨更生。若能请道长为亡人讽诵《度人经》,可以使亡人上升朱陵。以火炼形,脱去秽质。又以天井黄华之水,荡涤形魂,从而使亡人脱胎换骨,位列仙班。在祭的基础上,加上了“炼”,故称“祭炼”。

清明祭祀,一般是扫墓。如果能请道长诵经超度,祭炼亡魂,使亡人得闻正法。脱离九幽,超升仙界。则功及幽冥,善莫大焉。祖先也定会稽首赞叹,默佑后世子孙。

若能发慈悲之心,广大之愿。赈济孤魂,使之临坛听法,享受法食,受持三皈五戒,从此钦奉大道,与道有缘,去圣不远。则功德无量,赞莫能穷也。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