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遭山东儒生讥讽,李白含笑作诗一首,成为千年来骂人的绝唱

2020-04-12

李白一生,最爱三件事,喝酒、作诗、仗剑走天涯。他是名副其实的"诗仙"、"酒仙",我认为给他个"剑仙"的雅称也不为过。

李白执一柄宝剑,走遍了大唐的江河湖海、三山五岳。喜欢游侠生活的李白,也是四海为家。哪里呆的舒服,就在哪里定居几年。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成就了李白诗的造诣,丰富的素材及宽阔的眼见,使李白在诗创作上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下图为李白一生轨迹图)

《嘲鲁儒》的故事

李白曾在四川、安徽、山东、长安等地定居,而在李白所有定居过的地方之中,山东兖州是他住过时间最长的地方。据记载,李白前后在兖州居住,长达二十年的时间。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白来到山东兖州定居。山东兖州离孔子故里曲阜,只有几十里的距离。作为一个文人,还是一个很有建树的文人,当然对曲阜是非常向往的。

做为当时的大文豪,虽然李白一心向道,但他对儒家和释文化也很有研究。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华儿女几乎都受其影响。所以李白经常前往曲阜,与当代的儒生们"切磋"文学及治世之道。

因为李白天生浪漫、豪迈,还有一点小狂放。久而久之,当地的儒生们对李白有一些看法。觉得此人虽学富五车,胸有诗书,但为人似乎有些"轻佻"。于是乎,便时有儒生讥讽于李白。

虽然李白涵养很好,但经常被嘲讽,也是有些不悦。并且他发现,曲阜那些儒生,有很多都是徒有虚名,虽熟读诗书,却是读的死书,对于治世之道都是纸上谈兵,不确乎实际。于是乎,李白便写下一诗,名为《嘲鲁儒》来讽刺他们,不料此诗竟成千古"嘲讽"之绝唱。

《嘲鲁儒》

在这首诗中,李白笔调辛辣,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腐儒们的迂阔,以及装腔作势,只会读死书、对于治国之道只会纸上谈兵的丑恶形象。

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说:"与鲁地的儒生们讨论学问,他们大概只会死读书,只会用书上的东西来讲。如果跟他们讨论实际问题,实际的治国之策,他们几乎都是不懂的。看他们的装扮,一个个好似真的大儒一样。而真正的学问可不是看你的装扮,在秦朝丞相李斯,早就不重用褒衣博带的儒生了。我是不会与你们同流合污的,你们这些人根本就配不上儒字,你们还是回家种田去吧。"

李白说的可谓是非要重了,不但嘲笑他们读死书,甚至还讥讽他们装腔作势,更狠的,竟然说他们不如回家种田。

李白写《嘲鲁儒》讽刺他们,其实也并非是因为被他们嘲讽,要骂回去,而是他们骨子的性格,天生就看不惯这些人。从侧面,李白也想通过这首诗,让世人明白。读书绝不鞥读死书,读书的目的并非为了"装"成大儒,而是要学到真正的问题,并能学以致用报效朝廷,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披着羊皮还是狼

做人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像李白在《朝鲁儒》中写的那样"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不是说你表面装扮成"儒生"的模样,再去死背几本诗书,你就是大儒了

一头狼,就算你披着羊皮,你还是狼。手上拿一串念珠,并不等于你就懂佛;给自己戴上一副近视眼镜,也不能证明你有文化。现在很多人就喜欢做表面工作,就像李白嘲笑的那些儒生一样。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