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有一种友情,叫纳兰容若和顾贞观

Image 2020-04-28

楚予微茫

荆楚大地,予以文化

暗夜微茫,如希望点点

关注

作者:楼心月

楚予微茫(ID:HY-chuyu1)原创

他是出身名门的世家公子,锦衣玉食,身旁常有佳人相伴;

他是家道中落的失意才子,年近不惑,青春虚度,空有一身疲惫。

他们,一满一汉,一贵族一平民,年龄更是相差近二十岁。

然而,身份境遇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却应了那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抛却世俗偏见,成为莫逆之交,在你来我往的吟诗唱和中,谱写一段风流。

这两人,便是纳兰性德与顾贞观。

纳兰与几名女子之间的浪漫爱情,历来为世人津津乐道,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多情种不仅对深爱的女子一往情深,对志趣相投的友人更是肝脑涂地。

1

两人的相识,要从另一个人说起

此人名为吴兆骞,是顾贞观的挚友,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顺治十四年(1657年),由于一场科考舞弊案,吴兆骞无故遭受牵连,被流放宁古塔。

偏远极寒之地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多少罪犯在饱经摧残后,被皑皑白雪迷失了双眼,倒在漫天风雪中,再也看不到回家的方向。

顾贞观身为明末东林党人的后代,注定在当朝不受待见,仕途坎坷,生活窘迫。但为了生计,也为了朋友的自由,他不得不抛下汉族知识分子的尊严,奔走京师,只为求得一个出仕的机会。

顾贞观时刻不曾忘记备受煎熬的友人,四处奔走。奈何舞弊一案干系重大,涉及到满汉之间的矛盾,而他又人微言轻,要拯救友人于水火,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转眼十多年过去,一切仍旧停在原点。远方的友人,也已经年过四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命如草芥,年龄越大,风险也就越大。顾贞观每念及此,便夜不能寐。

幸运的是,他过人的才华终于成为最好的敲门砖,为悲惨的现实赢来了一线转机。

2

康熙十五年,走投无路的顾贞观经人推荐,进入雕梁画栋的明珠府,成为纳兰性德(字容若)的老师。这一年,顾贞观三十九岁,容若二十二岁。

命运似乎对纳兰容若格外眷顾——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重臣,而他本人也深得皇恩,年纪轻轻便担任一等侍卫。

出身显赫,仕途顺畅,文采斐然,多少人碌碌一生都难以企及的终点,却是他的起点。

但他并没有因此染上自认为高人一等的贵族习气,相反,他待人谦和,结交了众多布衣文人,颇有平原君之风范。

然而,纵使身在繁华,前呼后拥,他仍然倍感孤独——婚姻不幸,挚友离散,官场琐事都让他喘不过气来。众人只看到他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解其忧,只道他无病呻吟。

顾贞观的到来,让纳兰容若寂寞的人生旅途不再孤单。因着对诗词的共同热爱,他们心意相通,一见如故,从师生变成知己。兴之所至,一聊起来便通宵达旦,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

纳兰容若以词赠友,在《金缕曲·赠梁汾》(顾贞观字梁汾)一词中这样写道: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试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峨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词中,纳兰容若直抒胸臆,将自己的一片赤诚和盘托出,既有相见恨晚的欣喜,也有对顾贞观不幸际遇的同情和不平。在经历漫长的寂寞时光后,能得一友人,心意相通,夫复何求!

3

只是,顾贞观虽然个人境况有所改善,却始终惦念着宁古塔的友人。

他只能请求纳兰容若的帮助。

而容若一向无心政事,更不愿插手这些事情。

为了表达对吴兆骞的关切和内心的焦虑不安,顾贞观写下两首《金缕曲》:

其一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其二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两首词句句发自肺腑,情真意切,是对吴兆骞的一腔牵挂,是对自己的谴责,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如今,当人们引用“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时,很少有人关注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句词。

然而纳兰容若不同,他被深深地打动了,读懂了顾贞观与吴兆骞之间的友谊,也读懂了顾贞观内心的悲苦。

于是,纳兰容若与友人定下五年之期,决心利用父亲纳兰明珠的特殊身份,开展营救。而这两首词也被人传诵为“赎命词”。

1681年,在纳兰父子及江南旧友等多方力量的帮助下,吴兆骞终于得以脱离苦寒之地,平安归来。

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使这段友情越发深厚。不仅如此,惜才的纳兰容若担心吴兆骞回京后的生活问题,便聘请其为馆师,让他在府里教七岁的弟弟读书。

4

然而,有所得必有所失。顾贞观迎回了好友,却失去了母亲。正是在同一年,顾贞观接到了丧母的噩耗,容若又资助他南归奔丧。

两人分别之际,纳兰容若写下一首《木兰花慢·立秋雨夜送梁汾南行》表达对友人的不舍: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炎凉。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

疑将。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离别时刻,连绵不绝的秋雨也令人断肠。你将上路远行,此去天涯路远,只有寒蝉声相伴。羁旅愁思,又该如何排解。

整首词寄情于景,营造出离别的萧索,对友人的不舍溢于言表。

人生若只如初见。若是时光能停留在相逢的那一刻,便不会有离别的伤感。奈何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离别才是永恒的主题。

心意相通的两人,却要被迫分离,只能约定于来年桂花开放之时再次相聚:

于中好

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凭寄语,劝加餐”,千言万语,最终都化成一句“好好吃饭”,最朴素的言语中却饱含着最质朴最真挚的情感。

两年后的秋天,记忆中的夜雨和蝉鸣再次催人心魄,远在京师的纳兰容若又忆起江南的友人:

清平乐·忆梁汾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螀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远方的你,不知如今身在何处。可知有人在深夜红烛下,因思念你而平添凄凉?

想来,顾贞观也怀着同样的思念,期待着重逢之日,却不知,等来的竟是永别。

5

1685年暮春,年仅三十岁的纳兰容若病逝。此时,距离他与顾贞观相识,只有八年时间。在这短暂的八年中,又总是聚少离多。

上天的眷顾总是有限的,给了他一切,又在他正当壮年时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生命。绚烂而悲情的一生如昙花一现,又如流星在夜空中转瞬而逝。

所幸,在这寂寞的世间,曾有人懂得他的伤悲,理解他的哀愁,便也不枉来世上走这一遭。

听闻噩耗的顾贞观悲恸不已——“且擗且号,且疑且愕。日晻晻而遽沉,天苍苍而忽暮,肠惨惨而欲断,日昏昏而如瞀。”

就在前一年,饱经磨难终于返回故土的好友吴兆骞离世,不成想没过多久,年纪轻轻的容若竟也溘然长逝。短时间内失去两位友人,顾贞观伤心欲绝。

顾贞观记忆中的纳兰容若,是“于世味也甚淡,视勋名如糟粕,势力如尘埃,于道义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的性情中人,是永远的莫逆之交。

顾贞观曾经写下的“我亦飘零久”竟是一语成谶,友人相继离世,独留他在这人世飘零无依。

容若离世的第二年,顾贞观返回故乡,避世隐居,并为纳兰容若整理了词集。

如今,当人们再度读起纳兰词,总会被其中无尽的哀怨惆怅所感染,生出一腔愁绪,却不知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也曾有过快乐的时光,也曾在欢聚的日子里共饮逍遥一世悠然。“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挚友的出现,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一抹亮色。

遥想从前,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文期酒会,纵情欢宴,如今皆已成为过往。斗转星移,不变的是那份永恒的情感,历经岁月更迭,依然不减风采。

【作者简介】楼心月,在“半床明月半床书”中探寻自我,发现世界,本文由“楚予微茫”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授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