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青岛市博物馆8万平方米改扩建项目浮出水面

2020-05-19

8万平方米改扩建项目浮出水面

青岛市博物馆能否成为未来的“城市客厅”

在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青岛人从未像现在这样对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满怀期待。

5月18日,展示青岛“博物馆城”建设成果的两个专题展将同时在市博物馆开启;两场集结省内博物馆精华的网络直播活动中,市博物馆高调亮相;其公共服务创新品牌“网游青博”人气在线……104家博物馆如何讲出特色鲜明的城市故事?博物馆馆长直播带了哪些货?博物馆再度成为城市的热门话题,青岛市博物馆则成为焦点,有关这座博物馆未来样貌的猜想,将持续发酵。

根据青岛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透露的消息,搁置数年的青岛市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有望在2020年内重启,如果前期的概念方案不变,青岛市博物馆改扩建之后总体建筑规模将达8万平方米,这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赢得了机遇。“未来的青岛市博物馆绝不只是一处依托外观的光鲜亮丽来成就的新地标,更应致力于真正成为市民文化休闲和社交活动的新选择。”在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青岛市博物馆新任馆长邱玉胜为未来的博物馆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连接历史、当下和未来的“城市客厅”。

“8万平方米”面向未来的新机遇

据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市博物馆数量达104家,每9.5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位居全国计划单列市前列。青岛的“博物馆城”建设初见规模:形成了历史建筑博物馆群、乡村记忆博物馆群、名人故居博物馆群、工业遗产博物馆群等十大博物馆群的特色格局以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数量整体攀升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和创新博物馆个体的服务品质,则成为接下来“博物馆城”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青岛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地方综合地志类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定位与品质升级更是首当其冲。

长久以来,博物馆一直被业界视作城市之心,是人们了解城市过往、面向未来感知城市脉动的起点。青岛需要怎样的城市之心?有望在年内重启的青岛市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项目给予了一个破题式的回应——

“浪涌石开时空留痕”,据说,这是市博物馆改扩建项目设计方案的外观概念。依托这一概念,未来的青岛市博物馆无疑将凭借宏大的山海气象,成为城市东部崭新的地标式建筑,其声势一如20年前2万平方米的青岛市博物馆新馆在城市东部的横空出世。

这一次,改扩建后的博物馆总体建筑规模将达到8万平方米,陈列展览规模的扩大,会使日常展出的藏品数量达到7500件到10500件,对于受制于展陈空间而湮没于库房角落的20余万件宝贝,特别是万件珍贵文物而言,是最直接的利好消息。然而真正的利好并不止于硬件设施和空间容量的扩充,而是由此带来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级提升的新机遇。

作为社会公共机构,一座城市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始终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而不断发生改变,短短20年间,博物馆的功能定义已由最初的文物保藏、展示与研究机构,拓展到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体验的综合体,并且还在不断拓展之中。

“城市客厅”的提出,便是博物馆功能拓展的结果。邱玉胜馆长认为,未来随着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改善,人们到博物馆就不仅仅是参观展览、参加体验活动,而是把这里看作是城市文化休闲生活的新选择,从事社交活动的客厅式目的地。博物馆的服务能级就应体现在为不同群体提供分众化的产品服务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正与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相契合:多元和包容。

已然开启的智慧型博物馆预演

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改变了青岛人的文艺生活,一场从生活方式到行业发展模式的集中重塑正在展开,传统的博物馆也迎来新开端:开始聚力开辟线上服务新阵地,市博物馆“网游青博”的云端服务品牌应运而生。

网上展览馆通过VR全景虚拟展厅、文物三维数据“把玩”、微展览、策展人视频解读等形式,把博物馆的展陈精华精心搬到了观众面前;微课堂则把包括镇馆之宝在内的文物讲解,加工成图文+音频,满足观众的在线求知体验;数字藏品馆的威力更大,博物馆近几年的数字博物馆项目成果,将馆内包括瓷器、铜器、翠玛水、珐琅、货币在内的首批十类840余件珍贵文物在线高清无死角呈现,提供了掌上欣赏典藏宝贝的新渠道;网上直播是近期持续升温的传播新媒介,市博物馆的金牌讲解员带领观众实时网游青博展厅,赢得了关注和人气……接下来,市博物馆还将推出新展网上预展模式,利用馆藏数字化成果和信息技术优势,让观众提前在线虚拟游赏,并通过交互对接,丰富线下实体展的内容呈现。

危中寻机,博物馆也在线上线下的融合变局中重新获取创意生存的价值路径,疫情更助推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朗——在线、智能、交互,正在成为未来博物馆的关键词。然而一切新场景、新玩法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

2020年初,上海博物馆与三家知名科技企业携手合作,旨在开展大数据能力和AI能力两个平台建设,在智能化管理系统、视频分析、智慧客流分析、博物馆智能导览、智能辅助文物修复、古籍文献智能研究等六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实际应用。智慧文博的新未来已近在眼前,青岛市博物馆的智慧未来业已展开预演。

将教育功能最大化的未来儿童展厅

去到西方的著名博物馆就会发现,儿童项目几乎已经成为各大博物馆的标配。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就开设有好几条专门的儿童导览路线,其中一条埃及馆线,孩子们可以坐在墓室壁画前,跟专业老师学习弹奏古埃及的乐器。卢浮宫在1783年开放之初,即秉持着启蒙时代的科普理念,希望艺术能够培养所有公民的理性、秩序和美德。博物馆的创立初衷似乎正是基于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在世界范围内,博物馆越来越将自己定义为“教育者”,对孩子的参与尤其重视,人们都在尝试将博物馆的收藏与孩子的兴趣结合起来,不仅要有趣、好玩,还要富有挑战性。在2020年,青岛市博物馆的首个儿童展览《会讲故事的博物馆》进入筹措阶段,它也在尝试以基于馆藏的原创展览策划,吸引观众特别是孩子们参与其中,不仅出谋划策,还要成为策展人和讲解者。

这实际上也是在为改扩建之后的博物馆儿童专题展厅进行最初的试水。未来的青岛市博物馆,一定会有一片孩子们专属区域。在这里,他们可以和父母一起加入亲子展览或者寻宝游戏,也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探寻博物馆之夜、进入某个历史场景之中……一个“城市客厅”也必然会是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起居室,未来的博物馆必将在分众服务的路径中行得更远。

不过,博物馆人依然会半开玩笑地告知你,关于未来,仍然有一段相当漫长的路要走,博物馆与未来的“城市客厅”之间,当务之急还有一支专业大咖领衔的学术纵队的距离。这也是馆长邱玉胜目前最为关注的课题,博物馆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汇集,他们不仅从事文物本身的学术性研究,更要满足博物馆向未来的智慧型“城市客厅”转型的创新服务新需求。博物馆传统的陈列展览模式早已成为过去,在市博物馆的近期规划中,“以多维展现互动形式,提供形式多样、实虚结合的文物展览展示,实现公众与博物馆藏品交互的高度完美融合;将数字馆建设纳入新的展陈体系规划;建设博物馆教育共享平台及第二课堂现场互动等功能平台,实现智能化服务……”这些新的建设目标,继8万平方米新博物馆图景曝光之后,正逐一浮出水面,给予未来更多可能。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李魏)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