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地图里找找江阴鹅鼻嘴,看看它到底是啥形状的?

2020-05-31

来源:江阴纪事

历代《江阴县志》记载,江阴黄山,因纪念春申君黄歇得名,是长江下游为数不多的沿江山峦,古往今来都是锁江要塞。乘船从江上看,最西面的山峰状如天鹅,故称鹅山。其余脉向西北插入江中近200米,就像天鹅伸颈入长江饮水,顶端则有巨石,形似鹅鼻,根据唐代诗人李中的《江行夜泊》诗中“潮平鹅嘴没”可知晓在至少在唐代这里就唤作“鹅鼻嘴”。

在汹涌江水的不断撞击下,激起数米高的浪花,犹如白雪纷纷落在巨石上,提出“澄江八景”的明代江阴籍诗人尹嘉宾深感八景中缺少冬景,便作《澄江八景别有鹅鼻积雪》补足冬景:

鹅鼻如银虬,下饮千江雪。

树与鹤洲平,月补黄田缺。

然而,因为上世纪60年代大规模开山取石,如今的大部分江阴人没见过“鹅鼻积雪”也不知道鹅鼻嘴到底啥样,没找到老照片的小编就想着能不能从老地图中找找鹅鼻嘴,嘿!还真找到了。

先是找到了清代的相关地图,因为此时中国的地图测绘逐渐近代化,其中1840年的《江阴县沿江港汛图》和1843年的《江南水陆营汛全图》中,都标注了鹅鼻嘴汛,注意,这里的“汛”不是江水潮汛的意思,清代绿营有标、协、营、汛四种军事编制,一汛在几人到几十人之间,说明在清代,鹅鼻嘴上是有驻军的。

▲《江阴县沿江港汛图》局部

图注:鹅鼻嘴离城五里,斜出江中,为江阴保障江水急溜,正北对刘闻沙(今靖江市新桥镇礼士桥)尾南,洪宽四里,水深十五丈,可行外洋大船,东北对峙北岸,宽四十里,现安设大炮二位防堵,距外洋二百五十里。

▲《江南水陆营汛全图》局部

虽然这两图已标明鹅鼻嘴位置及情况,但并未绘出鹅鼻嘴具体形状,直到纪事君找到了1866年的《七省沿海全图》,其中江阴段准确绘出了鹅鼻嘴:

▲《七省沿海全图》局部

▲《七省沿海全图》中的鹅鼻嘴

图注:鹅鼻嘴约长三里;鹅鼻嘴江阴约宽八里

因为该图与现代地图中上北下南的标准不同,所以稍微调整一下可看出图中鹅鼻嘴自鹅山沿西北走向插入江中,形状确实细长如探入江中的鹅颈,而图中标注的“长三里”、“江面宽八里”纪事君则持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