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三彩”是啥不?走进这个学校就都明白了
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它与唐代诗歌、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共同形成了唐王朝兼容并蓄、绚烂多彩的文化。对于“三彩文化”,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编带你走进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三彩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5室1官,传承“三彩文化”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发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提升文化艺术产业原创力,打造中原文化产业高地,于2017年设立了文化遗产学院。学院是中部地区第一个以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创新设计类、地方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类、文化遗产管理类专业为核心的专业学院,突显河南文化遗产大省的优势,力争跻身全国文化遗产高等教育第一方阵。
“三彩文化”传承基地依托于文化遗产学院陶瓷创意实训基地,基地建设与陶瓷创意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已投资200余万元 ,占地面积 1800m2 ,主要项目包括:陶瓷成型工艺室、陶瓷烧造室、泥料加工室、陶瓷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陶瓷大师工作室、陶瓷艺术馆。
本基地建设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建立“大师工作室”,引进行业专家王爱纯高级工程师、杨德林工程师,国家陶瓷职业技术能手何平东,结合我校文化遗产学院艺术设计、工艺美术教师组成团队,不但服务于文化遗产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同时发挥集约优势,服务于面向全体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与推广,同时服务于面向社会中小学、社区人员的三彩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宣传展示与传承推广。
丝绸之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见证
唐三彩是产生于中原地区的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珍品,其形制与色彩均具极高之艺术意匠。因其出土文物中具有大量的中亚、阿拉伯艺术符号与文化特征,尤其是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的三彩骆驼,与赤髯碧眼的胡人俑,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也成为丝绸之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见证。
唐三彩盛行于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朝,最早、最多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地区及相邻的郑州市巩义地区 ,是一种低温釉陶器,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生活,它与唐代诗歌、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共同形成了唐王朝兼容并蓄、绚烂多彩的文化、艺术主旋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传统艺术价值。
“三彩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经过历史的不断洗礼和沉淀而流传下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韵味。在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传承好三彩文化,通过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生命力,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唤起民族自豪感。
开放、共享,共同传承
一、“三彩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按照“政行校企”协同办学的思路。
立足于我校与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河南省古陶瓷协会、河南省装饰协会、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以及协同办学平台之上。邀请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进驻我校参与基地的建设。并在陶协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河南陶瓷博物馆,服务于本基地的建设;由校牵头联合相关单位申报成立了中国陶瓷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河南站,目前已入住我校并顺利开展陶瓷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副会长杨德林讲授陶瓷文化
二、实践“大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本基地建设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建立“大师工作室”,构建唐三彩陶瓷大师工作室教师团队,架构“非遗大师+学校教师+行业设计师”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大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本项目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及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提供强力支撑。
■ ■■■■
三、创新“开放、共享”的基地建设理念。
基地制定了集专业教学、社团活动、工作坊、展览馆于一体的开放共享管理机制,通过基地的实验实训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开放共享的基地实验室运作机制提供保障。基地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强调面向学生社团开放、面向行业技术研发开放;面向校内文化创意专业群共享开放;面向课余学生自主学习开放;面向社会的非学历教育开放。同时,充分发挥基地的平台和纽带作用,创新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探索政府、学校、社会共建共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
目前基地开展的“三彩文化”传承工作包括三彩陶瓷文化公共课、三彩艺术作品参展参赛、面向社会的陶瓷技艺传授、面向社会的陶瓷博物馆开放讲解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