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紧记《论语》第三句话,可以减少很多烦恼

2020-06-16

图文 / 曾鉴辉

孔子在《论语》中,说了很多话句,但似乎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没有调查研究,不知为何如此。

在我看来,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远远比前两句更有指导自我的意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别人不理解自己,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你看,孔子说得多好啊,多么洒脱。

受制于每一个人的阅历、知识及理解能力的不同,你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别人理解不了,这本来就是极之寻常的,如果你非要别人理解,甚至认同,显然就是你的不对了,若这样,只不过是你自寻烦恼罢了。反过来看,别人的言行举止,你又能够理解多少?结果还不是一知半解。所以,理解固然万岁,不理解亦是可理解的。

身处社会人际关系中,只要做事和说话符合法律道德及公序良俗,凭良心去做人做事,不伤害别人,就是了,何必强求别人理解,豁达一点吧,大家开心。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已经说得非常透彻,但可惜,千百年来,偏偏诸多有人拘泥于“人言可畏”四个字,以致付出沉重代价。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言惊醒梦中人,当真是快乐箴言也。

(2020年6月15日 写于观水山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