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萨特诞辰115周年,董强解读萨特的文学与哲学

2020-06-23

6月21日,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让-保罗·萨特(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诞辰115周年的日子。而今年,也正好是他逝世四十周年。

萨特著作中对于人的自由选择与责任主体的强调,以及对于人的存在境遇的描摹,于当下仍有意义。

文学与哲学成就并肩

为了纪念萨特,出版了《萨特文集》(十卷)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6月21日请来了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傅雷翻译出版奖主席董强教授在线讲座,主题是“萨特:一位哲学家的文学梦”——董强围绕着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所取得的文学成就,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董强说,年轻时的萨特,曾向后来成为他终身伴侣的波伏娃表达过自己一生的志向:“我要成为斯宾诺莎,以及司汤达。”

斯宾诺莎是17世纪欧洲著名的哲学家,而司汤达是《红与黑》的作者,法国著名文学家。从此便可看出,萨特对哲学和文学的追求并驾齐驱。他想要用深刻、优美的文字,阐释自己的哲学理念。

萨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世的时候,196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领奖);逝世多年以后,他的名字仍被人们纪念,他的哲学思想仍受重视。董强说,萨特的文学成就与哲学成就齐肩,并对存在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入的文学表述。

“懦夫是自己变成的懦夫,英雄是自己变成的英雄。”萨特说,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无论我们的存在是什么,都是一种选择,甚至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但也可以光芒万丈。”

以文学传递哲思

萨特代表作系列(三卷)

萨特善于运用小说、戏剧等艺术手段形象化地图解其思想、学说,使之更加清晰易懂,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萨特的文学作品,最大特色是直接介入当代社会生活,展示人们共同的生活处境,将人们面临的选择提到哲理高度来启发人们深思。特别是他的戏剧,往往将极限状态下的人生选择置于戏剧冲突的中心,具有很高的挑战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他认为:“戏剧能表现的最动人的东西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性格,是选择和自由地做出决定的瞬间,这个决定使决定者承担道德责任,影响他的终身。”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李学莉 图据出版社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