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晚年的杜甫写下一诗,道尽了人生悲凉,仅开篇7字,便令人心酸!

2020-07-17

虽说“诗言志”是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但是诗却更能传情。每一首诗都表达了一种思想情感,而透过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便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身世遭遇及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登高》,来看看他当时的身世遭遇及时代环境。

首先,《登高》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奉节县)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而在此之前,杜甫曾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得以暂居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但永泰元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不得不携家带口告别成都,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到达夔州,在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下在此暂住。虽然有了住处,但是杜甫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并且当时地方军阀乘时而起,整体的大环境也不容乐观。所以杜甫在夔州期间,便将自己身世飘零及国家多灾多难的感慨,变成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

值得注意的是,杜甫在夔州期间,是他人生创作的高潮。据统计,共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其中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大量名作。而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的《登高》更是千古绝唱,有着“七律之冠”的美誉。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然后,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这首诗。它的首联两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主要是写登高临眺的所见所闻。即天高风急,峡中不断传来凄切悲凉的猿叫声,江水洲渚上的白鸟则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其实这里的开篇7字“风急天高猿啸哀”,便是千古佳句。

一方面,它紧紧围绕了夔州的特定环境,即以猿多著称,以峡口风大闻名。另一方面,一个“哀”字,便奠定了整首诗悲凉的情感基调。《水经注·江水》中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之句,杜甫这里着重点出“猿啸哀”,便旨在说明其心中的悲凉难以排遣,绵绵不绝。同理,后面的“鸟飞回”亦有此意味。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然而“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甫这里也不例外。“无边”、“不尽”,不仅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使人能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以及长江汹涌之状。还在无形中传达出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而这是杜甫一生的悲凉。

接下来,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即眼前的万里秋景,就是我这飘泊无定、沦落他乡的人生啊。虽然晚年多病,我却不得不独自登台抒发感慨。沦落他乡、年老多病本就很悲凉了,这里却还蕴含了一种孤独感。读起来无疑令人心酸,惹人心疼。

尽管秋天不一定可悲,但杜甫这首诗中的秋天,却是极为沉痛的悲。因为颈联的“万里”、“百年”和颔联的“无边”、“不尽”,都说明了杜甫的悲是无法消除的,是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的。所以自然就有了诗的最后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即国难家愁让我白发日益增多,本来想借着酒消一消愁,可因为生病我刚刚戒了酒。

纵观杜甫的这首诗,正如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说:“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即从杜甫着重刻画的眼前具体景物中,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他对自己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凉之感,以对国家多灾多难的无限感慨。总的来说,晚年的杜甫写下的这首诗,可以说道尽了人生悲凉,读来令人心酸。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