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唐代以前的咏柳惜别诗,以隋末无名氏的这首为最,像盛唐手笔

2020-07-20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代:佚名《送别诗》

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借柳枝随风摇动之姿,喻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意。“柳”,与“留”谐音,故古人送别时常折柳枝赠送给离别的人,以寓挽留之意。折柳送别自汉代起便成为一种风俗,故送别诗多以杨柳起兴。北朝乐府民歌中的《折杨柳歌辞》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将折柳送别形于歌咏,已饶有情韵。在南朝、梁简文帝、梁元帝、刘邈等人的《折杨柳诗》,也各有特色。然而在唐代以前的咏柳惜别之作,还要数隋末无名氏的这一篇《送别诗》最完美。到了唐代,折柳几乎成了送别的代称,折柳赠别的诗则如过江之鲫。

这首《送别诗》前两句写景,是以杨柳起兴,描写暮春时的柳树和飞絮,长长的柳枝垂到地上,满天的飞絮飘飞,表达离别时沉重的心情和浓浓的愁绪。后两句则是寻问归期的话语。柳条折尽,柳絮飞尽的时候,你能回来吗?借柳的变化,来表现时间的移换,非常巧妙。以问题作结,送人者未行先问归期,行人沉默不能回答,则意味着归期难定。既有綦切盼望行人能早点归来,也包含着婉转的忧伤和愁思,也透露出送行者内心深处对行人的惦念和关切。全诗语言浅易 ,明白易懂,而又通过描绘具体的意象,让人如身临其境,能容易且深切体会送别时双方忧愁的心境。

这首诗写送别非常的独特,前三句都是写柳树,只最后一句的问话带出“行人”,而读这首诗,能感觉送行者和行人一直在其间。那些描写景物的话语,则都是情语。虽然写景多于写情,而让人忘了景色,感知的都是其间的浓浓离情别绪。

这首时是一位隋末诗人所写,诗人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诗却流传了一千多年。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诗语言也很有唐人味道。最重要的是这首诗情感真挚动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说:“竟似盛唐人手笔。”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