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苏轼:深情的大文豪,从苏轼成为了苏东坡

2020-07-22

宝玉可以说是《红楼梦》中深情的代表,而在历史文坛上还有一位大文豪亦是情深意重——他就是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以及“宋四家”之一,苏轼的文学与书法造诣早已深入人心,为后人津津乐道,而当苏轼脱下光辉靓丽的才子外衣,他亦是一位浪漫的深情者,下面我们就以“情”字为核心来谈谈苏轼。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时因调任湖州知州所写的本是例行公事所写了一篇《湖州谢表》,没想到引起了牢狱之灾影响了苏轼的仕途。这就是青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至黄州,一待就是四年。多变的政治格局造成苏轼一生坎坷,但无论被贬黄州、惠州还是儋州,他始终能够回归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境界,何耶?

一、思乡情深

自古文人乡情浓,而苏轼一生只因服丧两次归乡,此后便再没能回到蜀地。“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东坡先生,年少时志得意满,以后的人生却起起落落,得意处不打压别人,落魄时也不见颓废,相反,在他政治生涯最艰难的时刻,他寄情于文字,在那么艰难的黄州,“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自喜渐不为人识”的乐观豁达,历经磨难,却不怨天尤人。

二、手足情深

苏轼与弟弟苏辙患难与共的手足之情至今令人动容,这份情谊也成为了苏轼毕生吟咏的一大题材。

兄弟二人自幼一同长大,即使在考取功名后聚少离多,他们也时常牵挂彼此,留下了大量诗词唱和的名作,例如苏辙曾提了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给苏轼: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往昔共同进京赶考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转眼却又相别两地,怎能不令人感伤悲切!于是苏轼就和了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给弟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三、爱妻情深

曹公在《红楼梦》第五十八回中说道:“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古人以琴瑟来比喻夫妻,故丧妻称为“断弦”,再娶为“续弦”,在一夫多妻制的古代,确实男子能牢记亡妻就能称得上情深了。

而苏轼在迎娶了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后,不仅没有忘记结发亡妻王弗,还为了悼念她写下了字字血泪的《江城子》,开创了悼亡词的先河,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惊世之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震铄古今的爱情绝唱,将苏轼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展现得淋漓尽致,自然、真诚又深刻,唯有用情至深才能“不思量,自难忘”,我想宝玉对黛玉的情感亦是如此真挚深切。只要爱着,心中就永远留有一席温暖,时光就不会轻易老去。

苏轼经常下厨,也因此烧得一手好菜。现在我们在各处餐厅饭馆中吃到的东坡肘子和东坡鱼,就是苏轼所创的。这样的生活舒服又自在,他每天在体力劳动中挥

洒出的汗水,似乎带走了曾经的失意与悲愤。田地的朴实与丰收,更让他品尝到了一种成就与自足。孩子的笑脸,妻子家人的欢喜,还有因务农而越来越矫健的身体。谁也不曾想到,这名满天下的大文豪,哪怕是做农民,也是一流的农民,并且越活越滋润,越来越自在。

哪怕一切变得不可控,苏轼也能自己一砖一瓦垒成城墙,守护自己的一片天地。如后世刘安世所说:“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之后的苏轼,即使受到贬谪,人生行到窄处,终是有一处人性的温暖所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