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杜牧笔下的《杜秋娘诗》,到底讲述了怎样的坎坷人生

Image 2020-07-28

作者:珮安歌

杜秋娘,唐朝著名歌妓,因传唱著名诗篇《金缕衣》而留名青史。杜牧曾写诗作《杜秋娘诗》,讲述杜秋娘一生的经历,并抒发自己对此的惆怅与感慨。

此诗写于杜秋娘已经年老,独居生活时,杜牧路过金陵看到了这位和年轻的时候判若两人的老妇,内心波澜,故作此诗。也正是得益于杜牧的这首诗,让后世有机会对杜秋娘坎坷的一生有所了解。

她这一生,有过幸福的时光,却从未有过安定的日子,她享受过富贵,却误入了本不该属于她的世界。那个世界疯狂且残忍,对不起她与生俱来的才情与浪漫,辜负了她眉眼中不愿割舍的温柔。

人生终散场,并非尽兴而归

《杜秋娘诗》中,杜牧首先描写了杜秋娘的出身和天资。她天生美貌,不施粉黛即是倾国倾城,少女时嫁给镇海军节度使李锜做妾,李锜一生纳妾无数,在那样一个美女如云的环境中,杜秋娘因其出众美貌,格外受宠。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李锜大概最喜欢杜秋娘手持酒杯,吟诗唱歌的样子,最受欢迎的一首曲子就是到如今鼎鼎有名的《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金缕衣》,至今仍被谱上各式的曲调加以传唱,此诗意境优美,配上优美的旋律,以娓娓动听的方式劝说着人们要珍惜时光。同时,诗的背后还有一种大胆追求爱情、努力获得想要生活的意味,展现了一个热情奔放的形象。

这首《金缕衣》收录至《唐诗三百首》的最后一首,作者署名杜秋娘。历史上关于此诗的真实作者说法不一,但毫无疑问的是,这首诗被杜秋娘演绎得最为动人,她的名字也在千古文学史上与这首诗连在了一起。

李锜后来因造反而兵败被杀,杜秋娘被带入宫中,她离开了自己熟悉和生活的地方,前往那充满未知的长安。杜牧以“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形容那美丽却又心痛的场景:杜秋娘乘船离开家乡,落日余晖照在江上,映入她的眼中。她该是不舍的,失去了丈夫,也即将告别习以为常的生活。转眼到了长安,又是一派绿柳低垂、春意盎然的景色,与杜秋娘的南方家乡仿若两个世界,也暗喻从这一刻起,她的生活开始了巨大的转折。

作为罪人的侍妾,她本该被没为下等奴隶,然而她的容貌和那首动听的《金缕衣》带给了她一条生路,她被唐宪宗看上,册封为皇妃。从这时起,诗中那个沉鱼落雁的少女和婉转柔情的少妇形象皆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窈窕动人、翠玉满头的嫔妃,熬过对李锜的思念和对皇宫生活的慌乱,杜秋娘又恢复了那个美丽的样子:“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

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痕捻止箫吹。

然而,看似成为了高高在上的皇妃,杜秋娘却无法真正快乐。自古无情是帝王家,虽然唐宪宗对她十分宠爱,甚至有时在政务上都十分信任杜秋娘,但是她终究是躲不过所有后宫女子都要面对的寂寞。不伴君时有多少寒冷无光的夜晚,她都必须自己走过,没有依靠,更没有知心的感情。她与月光及树影相伴,吹箫打发着时光,曲调里想必都是自己的愁绪。

杜秋娘可能以为自己将在这样的日子里终此一生,却没想到她再一次经历变故。唐宪宗死后,太子在宦官的拥护下登基,史称唐穆宗。杜秋娘被派为穆总太子李凑的傅姆,照顾太子起居,并承担教育职责。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这一切仿佛梦境一场,杜秋娘的心情随着时局不断大起大落,好像人生经历过的春夏秋冬,已然很久很长。那些悲欢离合的往事,已经成为被尘土淹没的车辙,或是早已重生几代的落花,一去不返。但杜秋娘的生命并未停止,命运不断给她新的身份、新的欢乐与悲伤,仿佛在告诉她,来日方长。

杜秋娘新的欢乐便是抚养太子慢慢长大,她十几年来对太子悉心照料,任劳任怨。杜牧在诗中描写了太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从容貌上的逐渐长大,到咿呀学语再到嬉闹玩乐,最后开始参加皇室内的各种社交活动,其中种种,展现了杜秋娘的对其倾注的心血,和慢慢在皇宫中老去的时光。

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

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

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杜秋娘的付出还算有些回报,她看着长成后的太子“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感到十分欣慰,也许这也是她居住宫中几十载的唯一成就了。可是,她未能安享晚年,她一手养大的太子最后被废黜,杜秋娘被发配回原籍,离开了生活了半生的皇宫。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却唤吴江渡,舟人哪得知?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若说杜秋娘接连失去两任丈夫是一段不愿提起的往事,那这几十年的皇宫生活更是如一场恍惚和失落的梦。大梦初醒后,家乡已然不是原来的模样。这是怎样孤独和凄凉的景象:离家数十年,旧人接连老去,旧宅杂草丛生,乡亲邻里不熟悉她的样貌,不知道她的故事。

仿佛这几十年,她找不到自己存在的痕迹,曾经身边的人都一个个远去,自己的所爱所想也皆成往事云烟。她不再美丽,更不再富贵,取而代之的是一名平凡落魄的老妇。“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生活不会告诉她答案,而余生的岁月里,她更是身边没有亲人朋友,没有依靠和寄托,只得自己慢慢老去。

杜牧的诗中还讲了一个小故事,杜秋娘回乡后日子清贫,连过冬的衣物都没有,还是借了邻居的织布机才勉强为自己缝制了冬衣。杜牧经过金陵时,就是看到了这样的杜秋娘,年老、贫困、孤独,俨然不是几十年前的美丽、妩媚、温柔的形象。

也许余下的生命里,杜秋娘会哭泣,也会惆怅。她的眼泪,她的哀愁,包含了对过去不知喜悲的回忆,还有对未来不知去向的迷茫。她一生历经了变故,走过了山河岁月,最后却草草收场,终究无法尽兴而归。

他人的故事里,自己的惆怅心

《杜秋娘诗》中的后半部分为杜牧根据杜秋娘的人生经历,发出的个人感慨。她这一生,无论是富贵还是贫困,幸福或是潦倒,皆由他人决定,自己从来无法反抗半分。若是海晏河清,天下太平,那她可以安然沉静,一生无忧,但若是政治黑暗,斗争重重,那她必然是悲喜无常,命如草芥。

历史上,如杜秋娘这般悲剧的女子,又何尝一个两个,她们为政治,为江山,为男人奉献自己的生命与信仰,到头来却都敌不过政治漩涡的吞噬。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

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

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

杜牧列举了历史上如杜秋娘一样,卷入政治纷争的女子们:水性杨花的夏姬,以身报国的西施,颇有政治成就的薄太后、窦漪房,坚贞不渝的唐姬,被逼自杀的冯小怜,以及助夫夺权的萧太后。她们也许并不都是聪慧善良,也并不是都能得以善终,但无一例外她们的生命中都经历了朝堂和后宫中的种种劫数,花落无声时,不过都是一群可怜人。

回想一生,她们又有几时,可以随心地生活,又有几个人,可以自己选择想要的理想和命运。其实,除了女子,男子又何尝不是要经历这样的悲剧。杜牧又列举了数位历史上为政治和信仰奔走,却都或多或少无法决定自己生活的官员、文人等,他们也许都曾有过为了理想和情怀孤注一掷的愿望和行动,虽然不少人名垂青史,但在他们短暂的一生中,却鲜有自己能决定命运、安享生活的机会。

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

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秦国逐客令,柄归丞相斯。

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峩危。

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杜牧最后想到了自己,他何尝不是如此。他的荣华富贵,或是兴衰荣辱,何时自己可以预知、可以决定呢,他所处世道的安定团结,或是战火纷飞,又怎是自己可以左右。他也是有着报国和奉献精神的读书人,他的理想也不外乎国家繁盛,生活安康,而到如今,他又能实现多少,影响多少呢。

杜牧生活的时期正是唐朝国运不断衰退的时代,国土四方战争不断,朝廷内政宦官专权,杜秋娘的命运起伏和当下的时局脱不了关系,也因在这样动荡的年代里,一个人的命运更是无常且可怜。杜牧在全诗中感慨了杜秋娘的遭遇,同情着历史上类似人物的命运,最后想到了同样无法以一滴沸水温暖整片海洋的自己。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对命运发出的疑问自是无法得到回答,对生活发出的感慨也总是带来愁绪,杜牧只好以诗抒发感情,聊表想法,“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贻”,也许只有在诗中,他才是那个遵从内心、不受人摆布的自己。

《杜秋娘诗》通过讲述杜秋娘生平和作者的感受,向后世展现着普通人物生存的艰难与不得已,杜秋娘一生做过富贵人家的小妾,做过深受皇恩的宠妃,做过勤恳操劳的保姆,最后成为孤苦无依的老妇。岁月里无数的冬天夺走了她的美貌与幸福,却从没有一个春天将这些返还给她。

若生命重来,她是否也会想做一次自己,坚定地实现想要的生活,别人都不重要。

其实不会,那样的时代下,那么多的斗争下,她还会是一个生死由天,命运无常的普通人。

作者:珮安歌,一个热爱文字和火锅的正经少女。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