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读书是奢侈品!古人想读书当官,没有经济基础就是笑话

Image 2020-07-31

近日,各地高考成绩逐渐出炉,大多数年轻人都有了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可以说自隋代开创科举考试以来,中国的考试制度历经千年,日益完善。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全球规模最大,也是相对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体系。

不同于现在9年制义务教育,在古代要想出人头地,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这一过程是需要大量经济基础的,本期我们简单聊一聊古代读书的故事。

其实古代科举考试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来是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一个上升通道;二来是从范围极广的读书人中选拔人才为我所用。

科举制从来不是为了经济发展而考量的。但是,作为一个系统的社会制度,科举考试与社会经济制度互动,客观上对经济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科举考试塑造了社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 一方面,科举促进了社会竞争,发挥了客观的经济作用。促进了社会进步与公平。

科举考试:经济发展的产物

中国的教育起源,最著名的就是从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兴起。

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倡无差别的教育观念“有教无类”,他收了三千弟子,这也是中国古代的教育资源开始逐渐由贵族向普通百姓开放的一个重要事件。

但是这些所谓的平民教育也只与贵族或者有钱人有关。在那个教育才刚刚开始的时代,选择读书的学生家里会有一些资产,不然他们连十条干肉的学费都付不起。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以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为例,孔子曾经看到颜回家里家徒四壁,一箪食,一瓢饮。孔子于是问颜回,你家境如此清寒,为什么你不去当官呢?

颜回回答:我的家人在市区外拥有五十亩的土地,有足够的食物供我食用。在市区内有十亩的土地,可以种丝麻。有了那些土地,我可以穿着丝绸和麻布制成的衣服,还可以使用音乐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读书。学习使我感到高兴,而且我不想当官。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孔子说颜回家里很穷,但是颜回也有五六十亩的土地作为家庭财产。这也不是普通人家了。

进入魏晋后,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虽然曹操发布了《求贤令》,但是大部分的知识还是被各个大族所垄断。

随后,凭借垄断的知识,各个豪族又垄断了主要的官职。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成为家族维护特权的工具。

在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争的打击,和新兴地主阶层的蓬勃发展,门第宗族在各种打击下逐渐衰落。

等到隋朝中国统一后,为响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隋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新兴地主阶层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的权力也得到了增强。

为了维护和扩大经济利益,中小地主迫切需要废除强调家庭地位和血统的“九品中正制”,打破家庭家族的政治垄断。在这种强有力的需求下,隋朝采用新的、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这就是科举制。科举制度其实是对这种社会变化的回应。

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可以说是中国考试制度建立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系统的正式建立。

科举考试虽然是公务员考试,但具有高等教育考试的性质。它也属于是古代高等教育考试,是古代高等教育的中心。

自从科举考试诞生以来,它就迅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心,实际上已经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通过科举诞生了新兴阶层

在整个科举考试中,虽然不乏有乞丐、贫民、孤儿、书僮等社会底层人士考中进士大翻身,成为了高官。但是大部分士子都是来自有产之家。

从唐宋八大家可以看出,古代文人不管是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基本上是富二代出身,这些人不是真正的贫困家庭。

我国著名的女诗人李清照也来自一个士大夫阶层,这些诗人因为有钱,有经济基础,就可以环游全国,到处游玩,才能写下大量的诗篇。

当官为仕是人们普遍追求和向往的理想。

在科举时代,官员的选拔主要是依靠科举,但是进入明清时期后,几乎所有儒生的出路都逐渐变为科举考试,尤其是社会中下层阶级,为了完全改变个人的命运,他们必须依靠大量阅读和科举考试进入官僚体系。

而为了维持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继承发展,最初通过各种方式出现的家庭还必须继续鼓励并要求家庭的子女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参加考试,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特权,才能够保全自身。

可以说科举制度直接促成了这些出人头地的人加入统治阶级,从而使得一批新兴阶层的诞生。

科举考试推动社会竞争

科举考试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了社会竞争,在客观上发挥了经济作用。

首先,科举考试的竞争获得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以及储备官员;

其次,科举考生赋予候选人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第三,科举考试的好处使整个国家都争相参加科举考试,这对科举考试的组织、评审、录用等都提出了巨大的要求。

第四,科举考试建立了一定的考试内容和录取标准,鼓励公开竞争,选拔了具有较高传统文化素养的法院官员和社会管理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的发展。

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数千年的变化,正是由于历代统治者高度重视教育,出台了各种扶持贫困学子的政策。再加上科举考试制度开启的阶梯,一代人用功读书,就可以帮几代人摆脱贫困,这种诱惑是极大的。

其实几千年来,无论中外,教育一直都是奢侈品,特别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而由于深受中国科举制度重视教育的影响,整个泛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也都非常重视教育。

中国每年有八、九百万人能进入大学去深造,这实在是古今中外都是举世瞩目的一项成就,希望诸多学子们在大学学好知识,建设国家。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