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赏析】爱德华·马奈-《吹笛的男孩》
希望美术 希望说- 教育|艺术|生活|少儿
爱德华·马奈
Édouard Manet
(1832.01.23 - 1883.04.30)
他出生于法国巴黎,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
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维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吹笛的男孩》油画
爱德华·马奈约作于1866年
现藏巴黎印象派美术馆
起初,马奈是不同意象印象派画家那样,专在户外的 阳光下作画的。
但他极 爱在画上运用明暗大块对比,如在《 奥林比亚》、《 草地上的午餐》等画上所作的。
东方版画在色彩上的概括性和形象的平面性,使他的油画不得不寻求对比色。
这幅《吹笛的男孩》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为了加强这种平面性,他有时故意移动视角,甚至把视平线提高。
《带狗的小孩》
在《吹笛的男孩》上,人物是在哪个地平线上,似乎已不重要了,说它悬浮在空中也行,或者如他的另一幅《带狗的小孩》一样,视平线偏离画面的中心也行。
目的全在于这个形象的平面性的鲜明印象。
这种画派不仅与当时的沙龙绘画格调相悖,也与库尔贝的画风截然不同。
有人咒骂他是破坏透视学"罪犯",而他的这些新画法又由于政府的宽容而硬是闯进了沙龙,对他的艺术的激烈争论自然成了画界公议的话题。
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
杜米埃说过马奈的画平的像扑克牌一样。
自然主义作家左拉曾在这幅《吹短笛的男孩》面前赞叹道:
“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
虽然现在看来,这幅画给人带来的震撼并未见得有多强烈。
然而在马奈那个时代,这幅画的好处恰恰在于叛逆,不合当时的礼教。
第一没什么内容,第二没有什么深意,就是个小男孩,什么都不代表,什么都不说明。
而且马奈画的时候非常快,完全变革了以前的画法!
当时官方沙龙展的评委们都不愿意收这幅作品,谁又想到100多年后,这幅画市值8亿人民币。
转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