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们30+,在艺术界能做些什么?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打乱了艺术行业所有机构的原有行程。也是在这样的紧急时刻中,一些以女性为主的综艺及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让人看到当代女性打破定义,活出自我的果敢与对自己身份的自我反思。同样,女艺术家也在试图借艺术这一平台,讨论自己对女性共同命运的体会和认知。
《彭薇:女性空间》新展开幕
从内到外彻底蜕变
《窥 - 7》,绢本水墨,120 × 100 cm,2019
《彭薇:女性空间》呈现了彭薇四年来创作的《七个夜晚》《Hi- Ne-Ni》《故事新编》《窥》《这就是她》《梦中人》《器世间》七个系列近60件作品,从几厘米的小画到几十米的卷轴,涉及水墨、装置、影像等多种形式。对照四年前彭薇在苏州博物馆个展《我想起了你》,此次广东美术馆《彭薇:女性空间》是一次从内到外的彻底蜕变。这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主办,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策展,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展览总监,于2020年7月8日至7月29日在广东美术馆举办。
过去与现在的对话,一直贯穿着彭薇创作的主线。艺术家由旁观者变为讲述者, 从不介入变为介入,从过去时变为现在时,承担起某种义务,提出问题。但彭薇的叙述,并不是简单追逐“女性身份”这一时髦词汇,而是通过外在空间和内在空间的书写再造,叙述自己对女性共同命运的体会和认知,表达复杂而难以言说的感受。
《故事新编》展出于彭薇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9
正如艺术家彭薇所说:“我想利用当下和历史的经验,梦境和现实,把它们压缩为共通的记忆,让不那么美好的真相至少有一部分被看见,被理解。就像我曾看到法国女作家尤瑟纳尔说过的那样:远观自己的过往,看到一团混沌,看到无序和偶然如何牵引人的一生,就像牵引时局和世事。深入这具躯壳,可以体会到亘古不变的寻常事件中包含的隐喻和奇迹,粮食和清水如何变成血肉之躯,肌肤之亲如何奏出痛苦和欢乐,人又怎样每日从睡梦中惊醒,像从死亡里重生。”
策展人巫鸿说:“彭薇的作品隐含着多种空间,它们与观众的互动常比承载的图像更为迅速和直接。每个系列被独立欣赏,自发掌控着观看的空间和时间,在适当的地方开始,适当的时刻结束。彭薇追求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女性类型,而是她对这些类型的回应和再造。”
《闺范》,数码打印,书装置,2019
女性艺术家的30岁
乔治亚·欧姬芙
(Georgia O'Keeffe)
“我10岁就已经决定当艺术家了”
被称为“美国现代艺术之母”乔治亚·欧姬芙在她30岁的时候已经成名,很多喜欢她的人都说不出来爱她的原因,因为她很复杂,又很简单。在她30岁之前,她还是一位落魄的美术教师,她绝对想不到即将到来的一场举世闻名的爱情,会成为她波澜壮阔人生的开端,同时织就她挣扎半生无以摆脱的劫难。
尼德卡·阿库衣·克洛斯比
(Njideka Akunyili CROSBY)
“我作品的真正意义在于陈述如何成为一个存在于多个世界中的人。就我本人来讲,尼日利亚的农民、城市中产、美国人,三种身份标签共同成就了今天的我。”
出生于1983年的跨国艺术家尼德卡·阿库衣·克洛斯比 (Njideka Akunyili Crosby)将其多种文化背景视角综合在创作中,贯穿了的每一幅作品。而且不止是内容,媒介也融合了绘画、版画、摄影和拼贴等方式。2016年10月,她在维多利亚·米罗画廊 (Victoria Miro gallery) 举办画展后,她的作品价格就呈火箭般飙升之势。她还是2017年炽手可热的艺术家,她的作品大受欢迎。
喻红
“通过个人的线索再现一个社会的变化。”
被誉为“央美史上最好的一张《大卫》”出自喻红之手,这幅《大卫》至今无人超越,登上全国美术素描教材封面。1993年,喻红作为受邀的14位中国艺术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参加了“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这是中国艺术家第一次参展,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真正的登台亮相,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而那一年,喻红年仅27岁。同年,喻红和刘小东在纽约举行了婚礼,一年后,女儿出生了。33岁的喻红开始记录自己和女儿两代人的成长历程,成为了她的代表作《目击成长》系列。
草间弥生
(Yayoi Kusama)
“我当时非常清楚,如果想在艺术上走得更远,必须逃离日本这个封闭的地方,必须越过家乡这座高山去触摸外面的世界。”
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的一个富裕家庭,但她从小性情阴郁。10岁那年,她患上了神经性视听障碍,经她的主治医师诊断还伴随着精神分裂症。画画成为了她自我疗愈的手段。此后,28岁的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30 岁的她依旧在美国生活,她将自己的5件作品参加了第10街布拉塔美术馆的一次年轻艺术家群展。每件作品都是在一个稍暗的灰白色背景上绘满网状图案,她的圆点开始引起纽约知名评论家的注意。后面的路途依旧坎坷,故事也大多为人熟知,昔日纽约轰轰烈烈的“前卫女王”至今依然引领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