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读鲁迅的文字

2020-08-11

最近,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开始重读鲁迅的文字。

其中读到好多熟悉的人和事,闰土,孔乙己,祥林嫂,何首乌,茴香豆,还有看客与希望。

我的思绪回到很久之前。小时候的事情果然都很美好。另外我还发现,鲁迅的文字,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文字动人,是写作者所追求的。但从鲁迅身上,我看出来,文字本身无法动人,打动人的,是文字背后的东西。

所谓功夫在诗外,在《呐喊》自序里,鲁迅讲到自己为何从医,又为何弃医从文。这些经历和内心想法,本身便是格外动人的。

先要有动人之物,才有动人之文。写文忌无病呻咛,本是早已明白的道理,读鲁迅文字,更能深刻感受。

鲁迅文字,多是沉郁的,特别的句式,简练的白描,平静的叙述中,迸发强烈摄人的力量。愈是读它,这种感受就愈强烈。

为什么是这种文字风格?我看到,鲁迅特有的行文方式,正好是他文字背后动人之物的特质:火山喷发固然壮烈,但喷发前岩石间寂然的张力,却更加惊心动魄。

鲁迅文字,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深刻统一。

倘若分析来看,行文方式有两个方面,上面说到的是表现形式,还有一个是切入点。

先生的切入点精心挑选,其妙处却化于无形。祥林嫂的题名是《祝福》。祝福仪式前的回忆,便是祥林嫂故事的切入点,非常巧妙,却又自然而然。

《孔乙己》的一开头,先生只是一本正经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常例。不经意间,提一句一位稍有不同的顾客,孔乙己便登场了。

切入点加上表现形式,会形成某种口气,所要表达的东西,便在这种口气下缓缓流出。

自从在老道消息里比较系统的知道口气的理论,我便很注意各种口气。

不同圈子,就有不同圈子的口气。都是养宠物,养猫、养鱼和养鸟,就是三种不同的交流方式。更遑论跨度更大的圈子,军人讲纪律,说起话来自带一种钢铁的味道。工程师重实效,到底怎么回事,跑个分说话。工地上的民工们话糙理不糙。大学里的学生们高谈阔论,但其实他们内心大多是羞涩的。

以上只是一般而论,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在面对不同的人的不同相处模式时,便会有不同的口气。

同样是作家,鲁迅的文字就显出独特的口气。境随心转,前面说到先生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便是这种口气下的统一。

先生的口气,特别适合谈论愤懑与悲戚,麻木与哀伤,铁屋里的绝望,以及那「本无所谓有,亦无所谓无」的希望。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问什么是好的文笔?很多答主列出不少绝美的句子。

但我现在认为,文字之美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真正的好文笔就像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值得人们反复探索品读,不断收获新知。就像鲁迅先生的文字。

题图:夏日的晚霞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