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黄宾虹收藏的假苏轼假赵孟頫,长这样

2020-08-13

浙江省博物馆的《古物影——黄宾虹书法收藏展》严格来说是个相对小众的展览,延续浙博“金石书画”展的风格,展览中没有太多名家作品,展品的背景交待也不多,而且连展览画册也没有释文,想看懂这样的展览,门槛有点高。

很多博物馆的书画藏品都是靠一个人的收藏撑起来的,譬如吴湖帆之于上海博物馆、容庚之于广州艺术博物院,黄宾虹之于浙江省博物馆也是如此。纵览这次黄宾虹书法收藏展,没有赫赫珍品,倒也是了解书法发展脉络的好教材。

晋,佚名《第五十三品释论写经卷》

唐,佚名《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经卷》

清末杨守敬、王仁堪递藏,卷尾有王仁堪跋。属于比较常见的唐代抄经楷书,南宋张即之的部分风格即脱胎于此。

唐,佚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山西巡抚李盛铎旧藏。此卷书法较一般,胜在卷首有一立佛像,是难得一见的唐代绘画。看了这件作品,我终于明白上海博物馆经常展的那几个唐代佛画是怎么来的了,应该原本也是如此卷置于经首的,只是后来被人移开成为了单独的作品。

(传)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卷》

展览专门设了“赝本”部分,这件是比较拙劣的假货,众所周知这个“天下第三行书”真本在台北故宫,黄宾虹这件可能也是收着玩的。另外还有一件“宋高宗”论书卷,一点儿赵构的影子都没有,就不看了。

(传)元,赵孟頫《行书册》

这件“赵孟頫”还挺有意思。因为是折页装,原件只展了第一开,后面都是复制品。此册在我看来其实挺接近赵字的,只是笔力略弱。后面有清代姚鼐、许兆椿、翁方纲跋,黄宾虹自己也写了个跋,按他的说法应该是视为赵孟頫真迹的。

(传)元,鲜于枢《临兰亭序册》

这套则临得比较僵硬,与鲜于枢差得有点远。介绍说“该册曾于1929年在上海展出。陈巨来于众多展品中独赏之。”后面尚有一开元代书家周驰款的跋,应也是伪造。有趣的是,前面“赵孟頫”册后黄宾虹题跋中提到,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记录了在济州与周景远相聚,求书者甚众,两人应接不暇,这个周景远就是周驰。周驰书迹虽少也还是有的,按台北故宫的藏品,周驰的书风与赵孟頫非常相似,完全不是上面这个样子的。

明,张弼、桑悦《草书册》

因为是折页,也只展了这一开原件,其他几开展的是复制品。张弼和桑悦都是成化年间书家,以草书著称。

明,祝允明、文徵明《四体千字文卷》

分别是祝允明的楷书、草书和文徵明的隶书、篆书,祝允明以草书著称,此处小楷则法度严谨、规模晋唐。草书部分则偏章草,也不是他常见的狂草面目,颇难得。文徵明的隶书常见,篆书则少有,后面题跋的王宠和彭年都是吴门后辈,当然是极尽溢美之词。

明,莫是龙《行书山居杂赋卷》

莫是龙比董其昌大十八岁,与董其昌亦师亦友,南北宗论其实很多是莫是龙的观点。此卷行书可见米芾风格。

明清《手札册》

按介绍,共收沈周、董其昌等23人墨迹共34开,但沈周、董其昌的不知道为何并未展出,所以我也只选几张给大家看看好了。可能因为展厅所限,展览中多组展品都如此册,真正能看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想看全貌,也只能去买图录了,虽然这次的图录并不算贵。这里放出来的几开作者分别是王磐、金琮、王宠、詹景凤、徐渭、陈洪绶、邵弥、王铎。

明,詹景凤《草书千字文册》

詹景凤是明代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其草书也很厉害,传世有多件草书《千字文》长卷,这套册页是一级文物,但展出较少。我比较喜欢这件作品,笔划间的流转真有“龙飞凤舞”之感,看着很舒服的草书。

明,祝允明等《手札集锦》

此套共十四开,上面的几札分别是徐枋、祝允明、唐寅、王榖祥的,也没有展完。因为手札一般都是草书,展览又没有分别标注及释文,我是看了挺久才分辨出谁是谁,所以说这个展的门槛实在有点高,何况还有一大堆不太著名的书家,之前对他们完全不了解,介绍又只有那么寥寥几句,要看懂作品实在是太难了。

这个展就看到这里吧,其他不太著名的书家就不看了,总之是个不太容易看懂的展。当然也因为我太业余了,对书法有一定研究的人会更喜欢这种偏专业的展览。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