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类型文学,中国原创推理小说为何比科幻小说冷门许多?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1
“我在上海书展,看到别人科幻作家举办活动,名称是‘中国科幻文学的星辰大海’,再看看我们的活动‘中国原创推理出路在哪里’,是不是有一种被嘲笑的感觉。”推理作家孙沁文从这样的细节,道出同为类型文学,推理和科幻的处境不可同日而语的现状。
在8月14日上海书展“本格化推理进化论——中国原创推理出路在哪里?”的活动现场,推理作家孙沁文、时晨和陆烨华一起探讨了中国原创推理小说面临的困境,还给出了自己的独家突围方法。他们看到,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推理小说作家,但是展现自己的机会却不多。
活动现场,推理作家孙沁文、时晨和陆烨华 图片来源:九久读书人
“中国推理不缺好的创作者、作品,但是缺发表平台”
推理小说,其正统和主流是本格推理,以逻辑至上的推理解谜为主,注重诡计,常常让读者和侦探在拥有同样多线索的情况下进行解谜,也有社会派、冷硬派等不同流派。推理在中国读者当中的普及性还不够高,虽然《隐秘的角落》《白夜追凶》这些常常被读者认为是推理的作品受众很广,但孙沁文说,很多受到欢迎的“推理小说”其实是刑侦、灵异、恐怖,真正的推理非常少,甚至有时候一些专业编辑也分不清推理和悬疑。时晨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读者是对其他的类型文学感兴趣,或者是对社会派推理感兴趣,结果不小心买了一本绫辻行人(日本新本格的代表人物)的作品,就会觉得非常难看,认为当中人物没有感情,又喜欢玩文字游戏,感到自己受了骗。
普通读者往往喜欢阅读小说当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催人泪下的剧情,但这些在追求解谜乐趣的本格推理当中都是次要的,这也是中国真正推理小说读者不多的原因之一。因为市场有限,陆烨华看到,中国虽有不少不错的推理作者,但是他们能够展现自己的机会却不多。很多像日本新本格那样的作品,是无法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的。孙沁文也提到了平台的缺失,在他看来,中国推理不缺好的创作者作品,但是缺发表平台和输出机会,只有个别几家出版社愿意给长篇推理小说出书,有些还是约稿制。“这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搞定的。”时晨则列举了目前国内的推理的奖项——在中短篇方面有华斯比推理小说奖,在长篇方面有黑猫文库和文化品牌“QED”联合举办的长篇推理新人奖,相比之下,“科幻的奖项比我们多很多。”
时晨在活动上还提到,推理在中国不兴盛,还是和时代相关。推理是“避世文学”,在欧美,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是1914-1943年,也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个时代诞生的著名侦探小说作家超出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此时的人们想要躲避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痛苦,便在推理小说中寻找出路。也正因如此,本格推理都不够“真实”——“为了展现诡计,如同话剧一般,”小说中的人们以各种奇异的方式被谋杀,读者看了也不会很伤心。反观今天的中国,社会环境和欧美黄金时代大不相同,因此,推理不火也是可以理解的。
“原创推理想要有出路,必须在推理之外下工夫”
如果时代使得原创推理面临种种困境,那么作家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当务之急似乎是让读者知道本格推理究竟是什么,邀请读者理解其中逻辑推理带来的美感。孙沁文就说:“我要把本格本身的魅力展现出来。”他认为,无论如何,推理绕不开本格的属性。在此基础之上,他也在寻求自我突破。例如在短篇小说集《写字楼的奇想日志》中,他写了日常生活中的本格推理。“很多人觉得推理一定要杀人事件,要密室杀人,越血腥、越夺人眼球越好,其实一个元素也可以写出千变万化。”
《写字楼的奇想日志》
孙沁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对于原创推理未来的出路,陆烨华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作者必须意识到,纯本格的作品在市面上并不受欢迎。“虽然我们写纯本格,也要有一定的包装;即使不当作本格来看,也应该是很好看的小说才行。”所以,“原创推理想要有出路,必须在推理之外下工夫。”
陆烨华在自己未来作品里会降低本格味——也就是本格的篇幅。新本格作者很多刻意地回到黄金时代的“18+2模式”,把小说写得像埃勒里·奎因一样,前面章节都是侦探在追查线索,中间绕弯子,抛出几个伪解答,再到最后写两章五六十页的解答。但精彩的逻辑链不一定要洋洋洒洒,可以几句话、两页纸也可以很精彩。“好的解答直接抛出来,读者能够感觉得你的诚意。”推理小说作者需要做出改变,也是时代使然。他曾经在接受《生活周刊》专访时提出,黄金时代的推理小说不太符合现在的阅读审美。因为当时的人们生活节奏慢,有时间看书,在各种艺术进步发展的今天,推理小说也需要“确保人物是抓眼球的、剧情是跌宕起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