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辛弃疾的悲秋,无山无水只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

2020-08-23

唐诗宋词中,多见悲秋之作。这些感伤之诗词,大都沿袭一个套路,借景抒情。或秋风,或萋草,或冷雨纷飞,或落叶满地,不一而足。

见惯了古人的借物咏叹,也就为今人咏秋提供了范例,照着套路写就是了。所以,现在的文人依旧例写秋,相对容易些。

亦有例外,辛弃疾的咏秋词,就打破常规,别开生面。

他的《丑奴儿》一词中,无山无水,无风又无叶。三个愁字,却道尽人生无奈,曲晦之意,尽皆愁滋味。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作于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少年时,哪会知道忧愁的滋味,(秋天)喜欢登高眺远。喜欢登高眺远咏秋,为写一首悲秋词而勉强说愁。

现如今,人生尝尽了忧愁的滋味,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不如如何说起,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此词运用对比手法极为精妙。小令以少年与中年对愁的理解,形成鲜明的对比,用词浅显,结构简单明了。

上下片用了两个叠句,都是与上下句形成因果关系。如“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可解义为:因为少年不懂什么叫忧愁,所以秋天时要登高望远。

为什么要“爱上层楼”?因为从唐宋诗词中,随处可见登高悲秋之叹,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吴文英《唐多令》“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而下片的两个叠句,亦为因果关系衔接上下句是也。因为“而今识尽愁滋味”(人生尝尽了忧愁),所以“欲说还休”(也就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窃以为,辛弃疾用了障眼法,第一个叠句“爱上层楼”是给第二个叠句“欲说还休”打掩护。此法极尽曲晦。

言下之意,我想说可不敢说,说了招祸。

作者“欲说还休”的愁是什么呢?

自他毁家抒难,率义军南渡后,只要想带兵北上,收复旧山河时,便被朝中的主和派、投降派不断地攻讦,从而屡次罢官。一方面为当权派所排挤,另一方面宏愿难了,使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的忧愁日盛。

作者上一次作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就被人抓住把柄弹劾,导致辛弃疾的官职一降再降,终致他辞归田园。这次,他借词抒怀,不得不小心。

此词为作者题在一石壁之上,为他人所得,终被收录在《全宋词》中。

末尾一句“天凉好个秋”,看似随意,却颇为含蓄,且深沉,可谓情到深处用词简,此句也为后世文人多借用。可见,辛弃疾擅于抒情达意,名不虚传。(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