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诗词微塾】古韵和新韵

2020-08-24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词微塾

古韵和新韵

律诗用韵,有古韵和新韵的区别。我们先来看一下古韵。

古诗用韵,自古以来直到隋朝以前都是凭感觉押韵的,并没有韵谱可以依据。隋朝出现了两部韵书,一部是陆法言编的《切韵》,另一部是李舟编的《切韵》。后来李舟编的《切韵》失传了。唐朝时出现了孙偭编的《唐韵》和陈彭年编的《广韵》,这两部韵书都是在陆法言的《切韵》基础上增加韵目和韵字形成的。

到宋、金时期,出现了官韵书“平水韵”。据《辞海》:“平水韵”,为金代官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平水是旧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市。)别称(《辞源》称“江北平水”),因刊行于此,故名。有两种:一种是金王文郁《礼部韵略》,共106韵,沿用至今。又一种是宋末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共107韵,今不传。

王文郁的韵书全称叫《平水新刊礼部韵略》(《辞海》,《辞源》作《新刊平水礼部韵略》),因为这部韵书的刊行地别称“平水”,因以“平水”二字冠于书名,所以世称“平水韵”。经朝廷批准,这部韵书作为作诗用韵的标准官韵推行全国。科举考试作诗稍一违背这个标准,叫出韵,就不能录取,可见这部韵书的重要性。到了清朝康熙时把“平水韵”编入《佩文韵府》。“佩文”是康熙皇帝书斋的名称,由此可知这部韵书的地位。这部韵书规定106个韵部,平声30个韵部,上平声、下平声,各15个韵部,只是因为平声字多,分为两部分,别无它意;上声30个韵部;去声29个韵部;入声17个韵部。意思是每个韵部的字,都是押韵的。

《平水韵》在历史上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它大体上统一了全国文字的声(平仄)韵,对诗的发展和科举考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平水韵》不是完全合理的,至少今天看来是这样。

《平水韵》在编辑的当时或许是合理的,或者说在当时就不完全合理,我倾向于后者。但按现在普通话读音来看,这部韵书的韵部设置就很不合理。单就平声韵部来说,问题就不少,首先是同韵字,却分散在不同的韵部里。既然在一首诗里不能用不同的韵部字来押韵。而把同韵的“东”“冬”、“鱼”“虞”、“江”“阳”、“真”“文”分别设置到两个不同的韵部里,把同韵的“元”“寒”“删”“先”“覃”“盐”“咸”设置到七个韵部里;把同韵的“萧”“肴”“豪”、“庚”“青”“蒸”设置在三个不同韵部里等等,这样,很多同韵的字被分散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里,本来可以同时待在一首诗里的押同一韵的字,就不能待在一起了。这不是很没道理吗?

这部韵书里另一个大问题是,在有的韵部里,所有的字并不是押同一个韵。如“六鱼”部里,把“鱼、渔、初、舒、书、锄”等很多不同韵的字都编在一起了。再如“十三元”韵部里就含有“元、原、园和尊、昏、痕”两个不同韵的许多字。本来不押相同韵的字,因为编在了一个韵部里,就可能用在同一首诗的韵脚之中,这样的结果就导致诗中韵不一致了。

如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尊”,这首诗是按“平水韵”押韵的,韵脚字“妍”“园”“昏”“魂”“尊”,都是上平声,属“十三元”部的,但现在读起来是不全押韵的;估计编“平水韵”表的时候,可能也知道不押韵,只不过因为不可知的原因,认可它们是押韵的罢了。

再如毛主席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用了“平水韵”:“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首诗里押韵的字是“雷”“堆”“灾”“埃”“来”,是上平声,属“十灰”,同一韵部的,首联与后面三联现在读起来并不全押韵,这样的情形有很多。由此我们明白了有些古诗现在读起来为什么别扭,也知道了现在用《平水韵》作律诗,是不完全押韵的。所以尽管“平水韵”在历史上起过巨大作用,但今天仍然用它作为诗词的唯一韵表显然差强人意。而五四以来提倡的“新韵”则克服了前述弊病。今天,用惯了“平水韵”的人们有的还在继续使用,有的则改用新韵;没有用过“平水韵”的人们都倾向使用新韵。

现在再来说新韵。

新韵就是依照普通话用韵,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为准的声韵体系。现在已经有人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声韵为准编出一些韵书,手上没有专门的韵书,只要用《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就可以了。用韵时,查意义恰当的同韵字或近韵字,用作韵脚。同韵字,只要看韵腹和韵尾相同就可以了,韵头是不用管的。近韵字,如韵母是ing、ong、eng应该看作是近韵字。这倒不是谁主观决定的,而是古已有之,诗例是不少的。

古韵和新韵的关系。

古韵和新韵是交叉关系,有很大部分押韵的字是相同的,字的声调也相同,也有很多是各有彼此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初编的韵谱就不尽合理;二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语音发生了变化。如古音有入声字,现在入声字分化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中去了。这样,“平水韵”与新韵相比,也就不完全适于今天作律诗,所以现在作律诗虽是新韵与“平水韵”并行,但使用新韵的多起来。毛泽东大半生生活在“平水韵”流行的时代,可毛泽东的律诗有的用“平水韵”,如《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有的打破了“平水韵”,如《七律--长征》的韵脚“难”是“十四寒”韵,“闲”是“十五删”韵,“丸”“寒”是“十四寒”韵,“颜”是“十五删”韵,这后一种情形正合于新韵。总之,“平水韵”没有什么神秘,不要被它吓住,它也不是不可打破的。诗韵也应该与时俱进。随着时间推移,相对年轻的人们都使用新韵。“平水韵”早晚会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新韵。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