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著名的情诗,前四强
第四名: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作者李商隐(公元813年-公元858年),进士,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为官一生都不得志。其擅长骈文,爱追寻美文。爱情诗和无题诗尤为突出。
本诗背景:
作于公元851年。当时,李商隐刚到卢弘止的幕府工作不久,卢弘止就突然死了,李商隐失去了靠山。回京后,为了向令狐绹请求推荐,写了几首《无题》诗陈述情况、展示才情。本诗便是其中的一首。
本诗表面上看,是写失恋后的绵绵情思,是女方对男方的思念。根据李商隐当时的境况看,很明显,就是为了谋求新的职务(工作)而作,因此纯粹是为了向令狐绹陈情。只是后世有感于本诗的意境,常常用来形容失恋之时刻,尤其是第一句。
李商隐
第三名: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作者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诗仙”,就不需要多介绍了。
本诗背景:
作于公元56年,形式上更像词。反正李白写诗,向来不拘一格,常常斗酒诗百首,更不会在乎是什么形式。但这种表现无限惆怅的诗歌,李白写的极少。
深秋的夜晚,高悬天空的明月,栖息树上的寒鸦,这哪里是李白的风格?
诗人是想证明,风格凄婉、意境悲凉的诗,我李白一样会写?很可能。
但因为作者是李白,所以字字句句都似珠玑落玉盘,经典的无以复加。
特别是这一句: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让后世感慨:你李白也有发愁的时候啊?怎么不喝两杯?
李白
第二名: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作者元稹(公元779—公元831年),与白居易是一生的好朋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称为“元白”。诗词成就巨大,主要从事乐府诗的创作。
本诗的背景:
就是一首悼念亡妻的绝句,直译过来:
“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
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
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元稹赞美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对亡妻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就凭这个对亡妻的忠贞不二、刻骨四年,排元稹为第二强,仅次于白居易。
元稹
第一名:白居易《长恨歌》
本诗太长,节选最后一部分: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者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大名鼎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他两位更是大名鼎鼎:李白和杜甫)。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本诗背景:
总说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有容乃大,其实唐朝的政治风气也很的开放。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不像刘邦、朱元璋,几乎没杀过有功之臣,甚至建了一个凌烟阁,以此纪念一起战斗过的、功劳比较大的将士和文臣(二十四人)。
白居易是唐朝人,竟然敢用一首长歌,形象地叙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可见当时的政治氛围、社会氛围很宽容、很宽松。
须知,唐玄宗是公元762年去世的,白居易是772年出生的,相差十年而已。
公元806年,白居易任长安附近的县尉时,与友人陈鸿、王质夫等人到仙游寺游览,偶然谈到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发生过的著名的故事。
王质夫认为这种大事如果不记录下来,太可惜了,因为人们的忘性比较大,过不了多久就没人记得了。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
白居易一听,合理啊,一是记载这件大事;二是可以借此宣扬他一直提倡的乐府诗。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这首诗足以奠定白居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也非常详尽、优美、完整的记录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爱情悲剧)。
白居易
李隆基与杨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