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李白26岁写《静夜思》,同时写的《秋夕旅怀》更经典却鲜有人知

2020-08-28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静夜思》,也是从那个时候就对“诗仙”李白充满了崇拜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26岁的时候写下的,当时他正在扬州旅舍居住。因为夜深人静、月明星稀,当他偶然抬头看到皓月当空,不免思念起家乡的一切,所以千古名篇《静夜思》由此产生。

整首诗意境优美,清新流畅,虽然字句很简单,但是情感却很真挚,字里行间流淌的都是浓浓的思乡之情,生动形象,浑然天成。

然而其实李白当时还写了一首《秋夕旅怀》,这首诗与《静夜思》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很多人将《秋夕旅怀》作为《静夜思》的续篇,所以鲜有人知,流传没有那么广泛,可是《秋夕旅怀》却也具有千古名篇的“气质”。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与大多数的诗词不一样,这首诗具有六联,而且每一联都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第一联写的是深秋时节,草木凋零,万物衰败的景象。李白没有着眼于秋天的丰收与美景,他眼中此时的秋天满是愁苦,更让人思乡心切的是他独自漂泊在外,徐徐海风满是凉意,这更加深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秋风吹起李白的忧愁,他的目光也顺着风的方向望去。极目远眺,看到的是层峦叠嶂,完全看不到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流水潺潺,不断奔向远方,这流水就如同李白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再回来,而李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乡。

很难想象,一生豪情万丈、飘逸洒脱的李白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思乡情怀,而对故乡的思念也成为年轻的李白无法排遣的情感,他只能把这样的思绪赋予山山水水,让大自然将他的情感带向远方。

当李白的目光由远及近的观察的时候,他看到的是漂浮在半空中的灰色乌云,冰冷的月光静静流淌在他身上,心绪万千,颇有千里难以共婵娟的意思。这里的“月晖”不仅仅是指月光的明亮,更表明深秋时节的寒冷,借以衬托出异乡漂泊的凄凉孤独之情。目之所及,皆是愁绪。

李白接下来更是直抒胸臆,说明自己白天倒是可以通过游山玩水、赋诗作曲来打发时间,但是到了傍晚和深夜的时候,那种环境的黑暗阴冷更加深内心的悲凉,思乡之情在心底泛起阵阵涟漪。

李白眼中秋天的景色有多么深刻,他内心的思念就有多么沉重,以秋景来写乡情,寓情于景,令人动容。

银河迢迢,流入李白的梦中,等到大梦初醒,才发现天上的星星却更加洗漱了。李白只能一个人在黑夜里独自咀嚼思念,这种经历与情感或许正是一个人成长和成熟必须体验的人生阶段。

没有谁会真的做到感同身受,没有谁会来为他擦干眼泪,寂寞无言,泪已千行。

李白最后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内心无比悲痛的想念着故国家乡,而囿于现实的李白却始终难以回到未曾放下的那块土地,或许这就是我们每个人一直在经历的“情感迁徙”。

生命是一场长途跋涉,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起点和终点,有的人没走出几步就忘记了自己出发的地方,有的人垂垂老矣还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或许正是因为诗词能够唤起我们内心的共鸣、情感的共振,所以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