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最好的相处是落地版的道义良知

2020-08-30

在高度物联的时代,短平快的高节奏模式,压得人几乎踹不过气来,甚至将人扭曲成了物化工具的一部分,机械地应付各种折腾。

尤其是在精力无暇顾及的地方,当那种出乎意料的东西出现时,不禁让人一下子陷入到那种身处危巢悬幕的惶恐焦虑之中,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

这是一种道义、良知长期空洞化,导致知行相互割裂的负面现象。

实际上,道义与良知最初的起点,并非是高不可及的玄奥逻辑,而是潜藏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却因为长期被物化的东西遮掩,而渐渐麻木的善良。

准确地说,各种社会关系的相处,守得住各自的底线,懂得相互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最真实的善良,亦是一种道义良知的具象化。

良好的爱情(婚姻)关系就是它最暖心的体现。

01

苏轼:多情浪漫的暖男?

说起苏轼,或是铜板铁琶、牵黄射天狼,率领千骑席卷密州的文坛盟主,或是在小轩窗前低绮户、月夜松冈中泪满巾的柔情男。

在《水调歌头》里,这位眉州才子,一会儿举杯邀明月,与天地共饮浮白,醒时跳跳舞(起舞弄清影),醉后要上天(“我欲乘风归去”)。

一会儿辗转朱阁,感叹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只得把对家人的思念藏在心里。

这就是苏轼,一个在矛盾中,徘徊犹疑的大才子!

实际上,与很多有才华的人一样,他总希望拥有一枚佳人相伴,一起聊聊关于世界观,也谈谈关于人生的逻辑学、历史学存在。

不过,相对于他那入天下地的Word风格,苏轼的爱情却来得有点突然。

在没有参加北宋高考之前,早已乡野闻名的苏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加入到了一个叫王姓人家举行的擂台赛游戏之中。

当时,这个在当地很有话语权的王老先生设了一个局:请所有来他家的才子们,给鱼池起一个好名字,如果名字符合要求,就将自己很有才华的大女儿王弗许配给他。

这里,不得不佩服这位王老先生的掌控人性手段的高明!!!

随着这个“起名+招婿”的项目开始营销运作,居然在当地士子社群之中产生了链式蝴蝶传播的功效。

不久,所有的才子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连自视甚高的苏轼,也忙里偷闲,赶过来凑凑热闹。

一时间,人头攒动、门庭若市,各种名字叫唤声音此起彼伏,但王老先生似乎不太满意。那位王家大小姐也是黛眉微蹙,一脸的失望。

苏轼一看,血气上窜,开口说道:“这个池子里,鱼儿有进有出的,好像是被唤出来的,不如叫唤鱼池吧!”屋里的大小姐心头一颤,轻轻咳嗽一声。

收到女儿发出的信号后,王老先生立即拉起苏轼的手,当众宣布,不愧为是老苏家的大公子,这个名字实在是好。

紧接着,用了几句话把其他人打发之后,就催促苏轼,赶紧回去,让他爹苏洵过来商量结婚的事宜。

就这样,才17岁的苏轼,在王老先生的安排下,迎娶了他的第一任媳妇。

在苏轼看来,和王弗的这段婚姻,有点赌气的成分,没有感情作为基础,明显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所以,成亲后,他对老丈人的套路有点不舒服,自然也对媳妇多少存有点偏见,觉得两人应该谈一场恋爱,花前月下唱和一番。这种不在一个频道的操作,最多是一次人生的错轨,早晚都要分开的。

但王弗却已经快速适应了苏夫人的身份,甚至,在苏轼搞创作的时候,偶尔,还暗示存在的BUG,渐渐地,让苏轼越来越惊喜,对她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改观。

随着苏轼认知模式的变化,王弗的价值越来越被他发掘出来,两人在三观上也有很多同气连枝的地方,慢慢地,苏轼觉得这个媳妇就是自己期待已久的完美情人。

后来,苏轼考中进士,做了官,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去赴任,开始了做官的圈子生活。

不过,少年得志的苏轼,那稚嫩的职场智谋实在是让自己超群绝伦的才华羞愧难当。

很快,缺乏政治智慧的苏轼成了王安石与司马光等新旧派系斗争的牺牲品,甚至被逼到了生死抉择的绝境。

最后,苏轼被外贬出京,当了一些不掌实权小官。

只是,如此一来,王弗那较弱的身体越来越不适应他这接二连三的流浪生活,最终,一病离世。

老婆死后,苏轼很受打击,陷入了情绪低落阶段。不久,苏轼写了著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堪称祭祀文章的最高水准:媳妇死了十年,他也老了,灰尘满面,鬓发如霜,回想起老婆在世时,两人窗前月下耳鬓厮磨的恩爱,不禁老泪直流。

从此,他真的成了一个无处归依的精神浪子。

苏轼的执拗,感动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而苏轼也从这个小姨子的身上找到了妻子的影子。于是,在亲友的撮合下,两人走到了一起。

但是,苏轼的老婆们都挺不幸的,王闰之更是与陪伴苏轼经历了更多更大的政治风浪。细细数来,在他们共同生活的25年间,包括“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等等,都让王闰之体会到了大文豪家庭生活的困窘。

在经济最困难时,甚至,她还需要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

与前任妻子神似,王闰之的风采也被岁月夺走了。

她去世时,苏轼以很敬重的方式,准备了完整的家馔酒果,还亲自撰写了祭文《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他向这个陪他扛过人生重大挫折的妻子承诺,死后两人一定“同穴”。

多年后,两人终于合葬一处,兑现了死则同穴的诺言。

02

卓文君处理异地恋时,IQ即EQ

卓家有娇颜,名唤卓文君,才冠川陕蜀,不输少年郎。

最让卓文君名满天下的,是她创作的《白头吟》中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离分”。

拿得起,放得下,是卓文君的风格。这位被家族实干底蕴熏陶的才女,做事果敢、坚毅,对自己的眼光,更有着谜一样的自信。

在相中一贫如洗的司马相如之后,既能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站在柜台旁边贩卖货品,更能拉下脸来与老爹讨价还价沟通,让自己的小家庭快速发展致富,是远近有名的能干人士。

在她的鼓励下,辞赋卓绝的司马相如也在积极争取功名。

后来,司马相如因创作了《子虚赋》,被皇帝欣赏。之后,又为汉武帝量身写了一篇《上林赋》,随即被封为郞,成了皇帝的侍从官。

这样下来,媳妇在四川,自己在长安,他们的爱情有了距离。随着时间推移,在被长安城的权力圈浸染了一段时间后,在司马相如的小心脏里面,渐渐多了一条暗痕。

司马相如变样了,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写了一封家书”,打起了休妻纳妾的馊主意。

卓文君收到他的隐晦休妻诗文后,虽然悲愤,但很快就用同样的文体正反各写了一首《怨郞诗》,让人带回长安。

看完媳妇的回信,司马相如既惊叹她的才华,又自觉对不住她,立即断了邪念。

这样,他摇身一变,成了和老婆安安分分过日子的西汉好青年。

03

天地作证 红叶为盟

在唐宋传奇故事里面,有一个叫《流红记》的爱情故事集,体现了真正的爱情:即使流转千遍,仍然会在某个阶段遇到那个最合适的人。

相传,在唐僖宗年间,有位读书人叫于祐,每天傍晚都习惯在皇城宫墙外散步。

当时,秋风萧瑟,残叶处处坠落,不由得让于佑心生悲凉之感。

信步由缰的他,在皇城下面的御沟的流水中洗手,打量着漂流而出的水上红叶残叶。忽然,他发现其中一片较大的红叶上沾有墨迹,就伸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果然红叶上题着一首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于佑把这片题诗的红叶带回家里,藏在书箱内。

一有空,他就吟咏着红叶上的诗句,越看越觉得诗新意美,不知是何人写在红叶上面?但推想,必定是皇城宫中的美女所作。

于祐珍藏着这片红叶,寄托着自己的思念,搞得自己吃不香、睡不着的。

因为,他陷入了恋爱之河!

但身边的现实主义朋友却给他浇一盆冷水。

一位友人说,就算皇城之中的宫女与你虽然有情,但被这堵深墙阻隔,你们都是单相思啊。但于祐说:“人若果意志坚决,苍天也会从人愿的”,爱情的力量很强大,只要坚持下去,那怕是皇帝,也会照顾普通人意愿的。

于是,他搜肠刮肚,写了两句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之后,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

害了相思病的他,后来的考试更加不顺利,经常名落深山,于是干脆放弃了考试做官的路子,凭借一身的才学,应聘到一个富贵人家当家庭教师,基本解决了自己的衣食之需。

过了很久,这家人的户主把于祐叫到跟前说:“皇宫内遣散了三千宫女,让她们各自嫁人。其中,有一位姓韩的女子,今日被遣出宫,住在我处。你至今未娶,年令已过壮年,希望你们能走到一起。况且,这位韩夫人颜值很高,又很富有,存钱不下万贯。我替你做媒,将她娶过来,你看如何?”

于祐听后,略带羞愧地说:“我一无所长,怕耽搁了人家。”

后来,由这家人出资,派人做媒,并按礼数下聘,让他成了亲。

婚后,妻子韩氏在于祐的箱子中见到了那片题诗的红叶,便惊奇地询问于祐:“这是我当年题诗的红叶,为何会在你的手中?”于祐便一五一十告诉此事的经过。韩氏听后,便从自己的箱子中取出一片红叶,说:“吾于水中亦得红叶,不知何人所作也?”于祐大惊,见正是自己题两句诗的红叶。于是夫妇二人相对惊叹感泣很长时间说道:“这事太巧合了,肯定的前世的姻缘啊。”韩氏又告诉于祐说:“当初我得到题有这两句诗的红叶后,又写了一首诗在红叶上,说着便从箱中又取出一片红叶,只见上面写着:

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

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

两人相视一笑,说:“我们真是天作之合,非外人做媒呀。”朋友听后,当即赋诗相赠:“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不得不说,与牛郎织女的苦涩婚姻相比,于祐与韩氏的婚姻,确实是又甜又暖,堪称佳偶天成。

04

举案齐眉是一种幸福的注解

孟光是谁?据《后汉书·梁鸿传》所记载:“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这里说的就是梁鸿的老婆孟光与他平时吃饭的一些礼节现象。

原籍平陵的梁鸿,年轻时是个标准穷人,但是由于刻苦好学,后来变得很有学问。在游历国家的时候,梁鸿创作了著名的《五噫歌》,“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直抒胸臆,将读书人的直率洒脱,一股脑发泄出来,题材、格式都让当时的权贵很不爽,一度让皇帝下令缉拿,最后,靠躲进深山老林才免遭祸害。

但他不愿意做官,只想和妻子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着俭朴而自由的生活。

他的妻子,是和他同县大户人家孟氏的女儿,名叫孟光,生得皮肤黝黑,体态粗壮,喜爱劳动,没有小姐的习气。

据说,孟家当初为这个女儿选对象,着实头疼不已。三十岁了,还在挑挑拣拣的,眼看就要当“剩女”了。

可是,千万别以为是没人要,主要原因居然是她瞧不起那些妈宝男、爹宝男之类的膏粱子弟。

她自己提出要嫁个象梁鸿那样的男子。她父母没法,只得托人去向梁鸿说亲。

梁鸿也听说过孟光的性格,便同意了。带着丰厚嫁妆的孟光,刚嫁到梁鸿家里的时候,作为新娘,穿戴得不免漂亮些,哪知道梁鸿一连七天都不理睬她。

到了第八夭,孟光挽起发髻,拔去首饰,换上布衣布裙,开始勤劳操作。梁鸿大喜,说道:“好啊,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呢!”

据《后汉书·梁鸿传》载,两人结婚后,隐居在灞陵的深山里。后来,搬家到江苏苏州)。有意思的是,两人共同劳动,互助互爱,彼此又极有礼貌,真所谓相敬如宾。

堪称情商智商都达到完美的结合!

据说,梁鸿每天劳动完毕,回到家里,孟光总是把饭和菜都准备好了,摆在托盘里,双手捧着,举得齐自己的眉毛那样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面前去,梁鸿也就高高兴兴地接过来,于是两人就此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实际上,夫妻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对方的缺点、不足,便是举案齐眉的另注。

05

三毛:约了,今生终究会遇到

台湾作家三毛,是一个知性随和的女子,对于爱情,也有自己的想法:在飘渺红尘时,倘若让自己中意的人,就停下来,与他一起生活。

可以居于繁华之所,与闹市为邻。也可以回归自然,劈柴牧马。

她曾在《大胡子与我》一文中写到: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也有例外的时候。”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地问。“那只要有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几句对话,两人聊着聊着,就把婚姻大事敲定了,还说那么轻松随和,毫无压抑之感。

由此看来,选择与荷西的结婚,三毛似乎找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灵魂伴侣。

在她的心中,给双方保留足够的空间,“对彼此都没有过分的要求和占领”,不让婚姻被各种丑陋的物化器皿玷污,才是婚姻的大道至理。

然而,回忆起两人的相恋,中间差点被命运强行扭转了方向。

刚结识的时候,荷西比三毛小,有点姐弟恋的味道,而“姐姐”三毛在马德里大学也有很多爱慕者。

而荷西与她的关系始终是暧昧不清、难以定性,以致于难以把握两人关系的荷西,决定暂时不再纠缠三毛。

临走前,他曾认真地对三毛说让她等他六年,四年大学,两年服兵役。荷西离开时,手持常戴的法国帽倒着小跑,一边还微笑地对三毛说,再见,再见, 再见,眼睛里面始终浸润着泪水。

这就是一方恋爱,另一方摸不清情况的单相思!

所以,在所谓“等待”的六年里,摸不清情况的三毛,其实,也有其他的选择:既经历了答应画家求婚后才发现对方是有妇之夫,也与德国教师订婚后对方却心脏病突发而死等等沉重打击。

在回到西班牙时,她早已身心疲惫,更是记不清昔日的六年之约。

然而,到约定的日子荷西却如期而至,并且千方百计联系到了三毛。“临近晚上时三毛便又匆匆赶去好朋友家,见面时,好朋友只是叫她闭上眼,等候。而此时,三毛被人突然拦腰抱起,旋转,三毛睁眼一看,是荷西!她开心得说不出话来,就任由这样的快乐变成旋涡将她围绕在里面。”

此时的荷西,早已是成熟俊朗的男子,加上六年来两人的各自心路历程,此刻,双双蓦然回首,相视之后,决定从此一生相依相随。

结婚后,两人的相处,也更像知心爱人、朋友的模式,三毛自己也说,“其实婚前和婚后的我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拥有彼此。”

后来,丈夫荷西在一次意外死了之后,三毛的精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再见所爱的人被一锤一锤钉入棺木,当时神志不清,只记得钉棺的声音刺得心里血肉模糊,尖叫狂哭,不知身在何处。黑暗中,又是父亲紧紧抱着,喊着自己的小名,哭是哭疯了,耳边却是父亲坚强的声音,一再地说:”不要怕,还有爹爹在,孩子,还有爹爹姆妈在啊!”

“好不容易,安定了下来,接过了自己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对荷西的责任,写下了几本书,心情踏踏实实,不再去想人生最终的目的。”

——(摘自《尘缘》)

放在心里的那本书,如同播撒了一粒种子,年年生长,经年反复,不曾收获,却依旧是那样的青春常驻。

06

精神同步才算灵魂伴侣

在《射雕英雄传》里面,金庸大侠为“桃花岛主”黄药师写了一首诗,是这样来描述的:

峰侧蘅芜难争芬,

云间皓月未若皎。

桃花影落飞神剑,

碧海潮生按玉箫。

美丽的山间风格,皎洁无暇的云间满月,黄药师时而飘逸飞仙的身姿,时而与大海起伏跌宕的潮水声音交相辉映,那或许,便是男神的节奏、调子。

黄蓉的母亲冯衡,是东邪桃花岛主黄药师的媳妇,但在小说中黄夫人冯衡这个人却从来没有直接出现过,更多还是在旁人多次“八卦”之中,依稀给她作一下画像:知性聪慧,温柔端庄,文化惊人,拥有不次于东邪黄药师的文艺造诣。

也就是说,除了不会武功,论文化积累,在某些方面,似乎连黄药师都有所不及。

黄药师对冯衡的夸赞也是发自内心的,即使是过了十来年,黄蓉已经长达成人,可以成家嫁人了。黄药师对老婆的痴情,依然不变。

还会为自己和媳妇准备了一艘会按时自动解体的豪华游轮,准备在无牵无挂之际,带着老婆的棺椁,一起葬身大海,从此,两人再也不用忍受阴阳相隔的痛苦。

而旁人眼里的冯衡,比如周伯通,欧阳锋等等,则是她的绝世才情的见证者。在他们看来,黄夫人冯衡,当世几乎无人可及,与黄药师确实更像是知己加夫妻的二重绝配。

以骗取周伯通的“九阴真经”一事为例,冯衡凭着自己超强的学习能力,在短短的时间内,强行记住了复杂的经文,后来,又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硬生生做成了一个高仿版的“九阴真经”。

号称“智计无双”的黄药师,也自叹弗如!

周伯通明知被黄夫人冯衡下套欺骗,虽然感觉高仿版“九阴真经”从此流传于世,会造成莫大的社会隐患,但对于她的心智才情,却也是心服口服。

俩人结婚,生活几乎神似一人,做到了人人都羡慕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事往一处做”的极致融合。以致于,在冯衡死后,黄药师说,媳妇死后,我已视天下美女如粪土,实在提不起半点兴趣,大体来看,对他俩的评价,可这样归类:何处埋枯骨?碧海覆轻舟。桃花散水天,溘然通阴阳。

美好的爱情,既是习惯琴瑟和谐的高山流水,也是经得起柴米油盐的平淡乏味,不拘时间地域,只要人对了,一切都是对的。

奔放时,剑飞樱柳舞霓裳,歌绕悬梁游九天。低沉时,一盏清茶一浮白,两两互饮佐时日。

无需多言,相互包容即可,便是最好的爱情宣言。

如果赶上了映日桃花,就停足欣赏一下。如果恰好是风雨飘零,也微笑视之,继续行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