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秋风生渭水”,还是“秋风吹渭水”?贾岛这句诗多年来争议不休

2020-09-16

古人写诗一向讲究“炼字”。

例如王安石写《泊船瓜洲》,写到第三句“春风又()江南岸”,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开始用“到”,觉得不合适改成“过”,后来又改成“入”,如此反反复复改了十多遍,才有了如今口口相传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还有唐朝的“苦吟诗派”更是出了名的“炼字狂魔”,他们写诗的状态就是徘徊吟哦,殚精竭虑,一句诗,甚至一个字都能推敲琢磨许久。

中晚唐诗人贾岛便是著名的“苦吟诗派”的代表人物,他自己有诗云“三年两句得,一吟泪双流”。

今天我们就讲讲他的一首“苦吟诗”,这首诗名为《忆江上吴处士》,其中一联出神入化,引起千年争议。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苦吟诗”呢?

根据《唐摭言》记载,贾岛写这首诗时正值秋日,长安城里落叶满地,触景生情,一句“落叶满长安”便脱口而出,然而这联诗的上句他却苦思不得。

他时常骑着小毛驴在大街上一边溜达,一边思索上句,有一次不小心因此冲撞了当时的京兆尹刘栖楚。

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另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当时他因颈联的“僧()月下门”,用“推”还是“敲”犹豫了很久,后来同样是在街上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

幸而韩愈是个宽宏大量的,不仅不责怪他,还为他出谋划策,建议他用“敲”。

不过此次他没有那么幸运,被抓到大牢里关了一夜才被放出来。

从这一记载可以想象贾岛写这首诗时觅句苦吟之状。

诗题中的“吴处士”是贾岛的好友,两人相识于长安,后来吴处士离开长安,乘船南下,至福建一带。

自好友走后,贾岛一直十分思念,在秋风乍起的时节里,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首联从好友的离开写起,这里的“蟾蜍”就是指月亮,诗人以月亮的“盈亏”指代时间的流逝,流露出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颔联两句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描绘了一幅萧瑟的长安深秋图。

秋风吹过渭水,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落叶纷飞,铺满了长安街道。

“秋风”本就容易勾动思念之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而“落叶”也是秋日里的典型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和友人在长安城相识相交,如今又是一年秋天,可是友人却在远方,站在熟悉的长安街道上,望着飘飞的落叶,诗人的心中怎能不感慨万千?

接着颈联两句,诗人开始回忆当时两人分别的场景。

他一直记得那日两人分别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恶劣的天气环境,让他们本就凄凉的心境更加愁苦。

这让我想起了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寒冷的不仅是天气,还有诗人的内心。

尾联“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写的是友人离开后音信全无,他只能望着天涯尽头的海云,以解相思之情。

全诗从友人乘帆离去,写到兰桡未返,从秋风落叶里思念友人写到雷雨天里两人分别,行文曲折,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他对友人深深的之情,不失为一篇抒情佳作。

这首诗中最为经典的当属颔联,“秋风生(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后人曾多次引用,例如周邦彦的《齐天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还有白朴《梧桐云》中的“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都是脱胎于这两句。

也正是这一联引起了千年争议。

这一联的上句“秋风()渭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秋风生渭水”,一种是“秋风吹渭水”。

很多人都认为“生”字更有意境,将秋风和秋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吹”字就比较平常。

但是古代很多诗词评论,例如明朝王世贞的《艺苑卮言》、清代的《围炉诗话》、《说诗晬语》等等都是“秋风吹渭水”,所以也有人认为“吹”更接近作者原诗。

不知你们更喜欢“秋风生渭水”还是“秋风吹渭水”?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