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王铎去世前一年临摹王羲之的《散势帖》为何少七个字

2020-10-08

王羲之《蔡家帖》《淳化秘阁帖》与《淳熙秘阁法帖》均刊刻此贴。图片为《蔡家帖》原帖与王铎背临之《蔡家帖》、《散势帖》二帖合为一轴。

其中王羲之《散势帖》有四个版本流传。王铎所背临且意书之《散势帖》帖,故难以判断所据何本。墨迹中《散势帖》部分有“餘當以漸消息耳”七字未书于《散势帖》中,《蔡家帖》中情字下少一“感”字原文,足见为其草草所书,当以为王铎墨戏习之作也。

王铎晚年大量临摹王羲之,习书甚勤。此帖为王铎异乡背临阁帖,足见临摹法帖功夫深厚,已达烂熟于胸之臻境。

墨迹落款“辛卯七月”当是清初顺治八年(1651),正是王铎思想上非常彷徨的时期,也是他的晚年书法艺术达炉火纯青之时,故此作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书法精品。

作品写于陕西凤翔县旅次。

王铎临摹的《蔡家帖》局部

虽然是王铎一个背临的书法作品,但是思想境界与王铎晚年的思想非常的接近,这似乎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意合。临摹完全离开了原帖恣意挥洒,笔力矫健,仿佛精神世界完全沉浸在二王时代。次年,王铎去世。

书中落款中“伊洛”二字寄托了“异乡为客”的故乡之情,非常难得,令人唏嘘。

二帖释文:

想小大悉佳。蔡家宾至,君情益深,唯当拔遣之耳。(王铎墨迹少一“感”字)

王羲之《蔡家帖》原帖

2.知足下散势小差,此慰无以为喻云,气力故尔。

王铎临摹的《蔡家帖》《散势帖》二帖墨迹

以故恒想散故得差。知足下散勢小差,此慰無以為喻,云氣力故爾,復以灼(胡)〔悒〕怛,想散患得差。(原帖“餘當以漸消息耳”此七字王铎未书)

王羲之《散势帖》原帖

辛卯七月,行至凤翔书。伊洛王铎学羲之。

王铎的这两个帖看起来是临摹,但是我们从作品来看,它是一气呵成的,显然这个书法作品是背临而来的。

而且前面我们说有漏掉的文字,这显然表明不是临摹,更不是临帖而意书。

我们从王铎的书法修炼的功底来看,他对传统内容是非常的精熟的,像这么不太出名的王羲之的两个帖子,他都能够背临到如此的娴熟的程度,背临的如此流畅奔放,足见他的传统功力之深厚,令人非常感慨。

那么,为什么《散势帖》这个作品少了七个字呢?这不是说王铎忘记了这七个字,而是看来,一开始王铎到底要写什么内容,他也没有想清楚,随意挥洒,第一个字帖就写下了《蔡家帖》,但是,这个字帖写完之后,只占了一行字,一看还有一半的纸,于是又去写《散势帖》,可是这张纸已经不够书写了,所以,他就省略了《散势帖》中的最后七个字。

作为王铎的一个习作来说,我们不一定要太严格的去考察它的内容,主要还是看书法,如果从完整的书法作品来说,从正文到题跋落款,王铎安排的都非常的精心,这应该说是他的一件不经意之中而产生的经典之作了。

王铎背临《散势帖》的局部,注意:“情“”字下面少了原帖中的“感”字

我们学习传统书法应该从多方面来考察学习,既要从它的形式上来学,也要从它的内容上来学。如果我们不太注意,可能会认为王铎临摹的这个帖就是王羲之作品的原帖了。事实上我们细细的推敲来看,这个帖不但在文字上有遗漏,而且书法的格式也都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字体发生了变化,其次是章法也发生了重组的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和王羲之的原帖再查对一下,找到他原来的内容。

这个作品它还给我们一个启示:传统的书法内容本身,它的韵律,它的意境,完全可以作为我们书法创作的一种题材,我们经常说,古典诗词是书法创作的题材,虽然这是现代书法家提出的,事实上,从宋元以来,很多书法家,已经把古典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作为书法创作的主要题材和内容了。

而另一个方面,古典书法作品的形式,或者它的内容的本身也可以作为我们书法创作的一种题材,王铎的这个作品给我们就是这样一个新的启示,至于他少写了几个字,我想这不是主要的问题。

不知你对这个作品有什么看法呢?欢迎您提出你的看法告诉我,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析和欣赏王铎的书法作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