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国书法报·青年展评委笔谈丨 张瑞田:青年展当在构思上有突破、有创新

2020-10-21

编者按

在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征稿之际,本报特以笔谈形式从“评审经验”“实践操作”和“备展建议”三方面采访了历届青年展评委,公众号在此将陆续展示评委的笔谈文字,同时选登历届青年展获奖(入展)作品,以期对诸位备展书家有所帮助。

张瑞田:青年展当在构思上有突破、有创新

青年是当代书法创作的希望。青年展当在构思上有突破、有创新。青年书法是创新型书法,在观念和笔墨表达上应该具有青年人的朝气和个性。当然,青年书法创作也是当代书法创作的组成部分,它不可能在结构上颠覆,但是,在书法观念,在创作激情,在文化深度,在超越自身局限上要有所进取。

我觉得中国书协强调的“根植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艺术原则,是解决青年展缺乏个性面貌和盲从现象的一剂良药。我认为,“植根传统、艺文兼备”是对书法家们的要求,而“鼓励创作、多样包容”是对评委们的要求。没有“鼓励创新、多样包容”的评选理念,依旧按照以往的习惯评选,很难评选出有个性、有异彩的书法作品。

任何展览都会有限制,主办方对书法作品尺寸的限定在八尺之内无可厚非。当然,书法的审美是不论大小的,再大也不一定是“鸿篇巨制”,一通手札,也许就是一件杰出的书法作品。对于书法家而言,日常训练会提升一个人的审美眼光和实践经验,达到一定的高度,自然有驾驭不同尺寸书法创作的能力。竞技书法时代,能够入展和获奖的书法作品,基本达到了一个艺术平衡点。专家、观众,对这个平衡点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达到了艺术平衡点的书法作品不一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为它缺少“余味”。什么是“余味”?我对书法的“书卷气”有特别的好感,“书卷气”不是书法作品“余味”的全部,但却是“余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我们对书法的“书卷气”感到陌生的时候,对书法的“余味”也就不明就里了。“余味”的想象空间很大,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

(本专题微信内容见于《中国书法报》总第281期第3版)

历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入展)作品选登

李月贵(首届获奖作品)

常 秦(首届获奖作品)

许雄志(首届获奖作品)

彭 彤(二届获奖作品)

王金泉(首届获奖作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