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没写出名气,有人改了一个字,如今家喻户晓
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阿诺德
陆游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放翁先生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有许多诗词入选中小学教科书,像大家耳熟能详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陆游作为南宋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作品中不乏名篇名句,这些诗句虽历经千年,仍然闪烁着光辉,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虽然名句众多,但陆游也有失手的时候,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却没把这首诗写出名气,可他之后有一个人化用了这首诗中的一句,只改了其中一个字,就成了千古佳句,如今人人皆知,这位诗人也是因为这句诗才诗坛留名的,他是怎么化平淡为神奇的呢?我们先看看陆游先生写的那首,原诗是这样的:
马上作
[宋] 陆游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的这首诗名叫《马上作》,可见这首诗写的是陆游途中所见,平心而论,此诗写的清新自然、虽然不算顶级佳作,但也不失为一中规中矩的作品。遗憾的是,作为短小精湛的绝句,想要广为传颂,成为佳篇,必须要有佳句出现,陆游这首诗,写景平铺直叙,没有什么特别抓人眼球或者情感的句子,所以流传不广,并没有什么名气。
陆游之后有一个诗人,化用了陆游这首诗中的一句,只改了一个字,就千古流传,这个我不用说大家也应该看出来了用的是哪一句了,就是陆游诗中的最后一句“一枝红杏出墙头” ,这位诗人改了一个字,把“头”改成“来”,变成了“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成了万口流传的名句,这位诗人就是南宋的叶绍翁。我们先看看叶绍翁的这首诗: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我一列在这,相信很多人都能跟着背诵出来,叶绍翁这个诗人作品不多,很多人就是因为他的这首《游园不值》才知道有这个诗人的,如果没有这首诗,相信叶绍翁这个名字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可以说他是“人以诗传“的典范,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叶绍翁这首诗,疑似“抄袭”陆游呢?
其实,古人这种情况,也不叫“抄袭”,而叫“化用”,很多的大诗人都干过这种事情,“化用”的好,比原诗出名的也有很多,叶绍翁的这首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看看叶绍翁这首诗比陆游的好在哪里。
叶绍翁这首小诗写他在春天里访友游园时的所见和所感,写得十分饶有生机而又富含理趣。这首诗的前面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先做个交代,说作者访问朋友而朋友却不在家,小院柴门紧闭,无法进去观赏园内争相绽放的春花。作者这里写的很风趣,不说主人不在家,而说是因为小园的主人大概是太爱惜园内的青苔,怕屐齿在上面踩出痕迹,所以“久久不肯开门吧。诗人把小院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有意拒客,恰恰是为了后面两句作作铺垫:虽然主人想把春色关起来独自欣赏赏,但偏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关是关不住的,该出来的还是要出来!。诗的最后两句构思奇特、形象鲜明,“春色”和“红杏”都拟人化,景中含情,景中寓理:“春色”是关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光的来临。这就是这首诗比陆游原诗的高明之处,也是这首诗能流传千古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