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冯骥才:一个缭乱的社会里人需要定力,定力来自于思考

2020-11-10

冯骥才

人物简介: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

现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

他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在当今文坛影响深远。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五十余种。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他倡导与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为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最新作品:《艺术家们》

艺术家们·写在前面

冯骥才

我一直想用两支笔写这本小说,我的话并非故弄玄虚。这两支笔,一支是钢笔,一支是画笔我想用钢笔来写一群画家非凡的追求与迥然不同的命运;我想用画笔来写唯画家们才具有的感知。

尽管这群画家纯属虚构,但他们与我同时代,我深知他们的所思所想,苦乐何来,在哪里攀向崇山峻岭,在哪里跌入时代的黑洞,在哪里陷入迷茫,以及他们调色盘中的思想与人性的分量。

艺术家食人间烟火,但由于他们的工作是致力创造一个个永存的审美生命,在思维、感受、想象乃至心理上,他们则是非同常人的一群异类。这就迫使我必须使用另一套不同于写本土小说的笔墨。我要用另一套笔墨写另一群人物和另一种生活。

我不回避写作的批判性,这是探讨生活真理之必需。

我不回避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唯美主义者。我的理想发自心灵,我的唯美拒绝虚伪。

我知道,我的读者一半是我的同时代人,一半比我年轻。我相信,我的同时代人一定会与我感同身受;我更希望比我年轻的读者,通过书中人物的幸与不幸,能成为艺术家们的知己,也成为我的知己。

One

《艺术家们》

问:您为什么要写《艺术家们》这本书呢?

冯骥才说:

有很多网友,知道我是作家,也有人知道我是在做文化遗产保护,实际上不知道我的身份。我本身是画家,实际(上)我在写作。在78年写作之前,我专业画了15年画。我关注画家的想法,我关注绘画,我关注画坛,我可能比所有一般的作家要更关注画坛。

在80年代的时候,中国绘画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画家整个跟时代融在一起了。那个是改革开放的初期,那个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时代,画家跟那个时代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我实际也怀念我们70年代那时候画画的那些草根,但是精神至上的一批年轻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想法,他们非常独特的生活。他们面对的世界里的文化是贫瘠的,(但是)他们自己的精神是充满渴望的。

所以我当时想写一本书中篇叫《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这是施特劳斯一个圆舞曲的名字,我想写那么一个小说,后来因为别的原因这个小说没有写。当有了一个想法的时候,打一个比方,也不见得正确。即我觉得他的精神就受孕了,受孕之后,他自己并没有觉得,但是那个东西在成长。后来80年代中期以后,我写《神鞭》、《三寸金莲》以后,我更关注文化小说。在关注文化小说,但是那个同时代绘画的所有的思考、画家的命运,这些东西源源不断地进到了这个受孕的生命里来。但是我有时候知道,有时候不知道。有时候我想我这个小说,有时候就放下。所有作家其实都这样,心理他绝对不是一部小说,他是好些部小说、有好些小说它同时都在生长。

那后来我在经过二三十年,特别是进入了本世纪以来商品大潮卷入了中国,我们进入了一个商品的消费时代。那么画家的整个世界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命运,我实在关注的太多了、看的太多了。不同的画家他们的命运都不一样,这些东西慢慢慢慢,我这个受孕的生命就慢慢地成熟了。等到它真正成熟起来的时候,它就撩拨你的写作欲望。

Two

《艺术家们》

问:您认为真正的艺术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冯骥才说:

当然好的艺术家我认为他们绝对是有才华的,有很强的发现美的能力。所谓发现美,不是任何人都能看到的美,是他首先发现了美——就是独特的美,他一定有非常高的品位。我觉得艺术家首先必须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因为有这样的品位,有这样的眼光,他对于生活的敏感也跟常人不同。他们有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另外他们有创造性。

这些我觉得都是(需要)具备的,但是我觉得还不够。更重要的我觉得,他们应该是精神至上的,应该有奉献的精神。不仅是我们时代需要这样的,对于艺术家需要这样的灵魂、对于我们的知识分子,更需要这样的灵魂。

Three

Three

《艺术家们》

问:书中的人物有没有您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冯骥才说:

虽然这部小说里我用的不是第一人称,但是我是站在楚云天的角度来写的,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楚云天看的,所以它带有一种准第一人称的成分。这个成分我写这个人,我这点可以承认,融入了我很多个人的感受、个人的思考。

你比如我随便举个例子,我写楚云天跟平山郁夫的对话,跟日本那个大画家平山郁夫对话,还有跟吴冠中的对话,这就是我跟平山郁夫和吴冠中的对话。我不能随便造平山郁夫和吴冠中的话,因为这个人物我从这个角度去写,我情不自禁地要把自己的(思想),因为我还要表述,我要让这个人的思想和我的思想在某些方面有一致(性)。我要用通过他的思想,跟这个时代各种各样的思想、思潮雄辩。所以我会不自觉的要把我自己的一些生活、一些感受放进去。

Three

Four

《艺术家们》

问:请您给当下年轻人一些寄语。

冯骥才说:

我想说那么一句话:有责任的人生是有分量的,无论是对于你的家庭、友人、还有社会。我还想说,在一个缭乱的社会里人需要定力,定力来自于思考。而读书,可以启发和帮助我们思考。

(京东独家冯骥才限量签章版)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