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甘肃一千年古墓出土17块石屏风,20年后专家痛哭:是我们犯了大错

2020-11-17

1982年,一支施工队来到甘肃省天水,准备在这里建造新的水利工程,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各部门人员皆加班加点,突然,一位工人发出了惊呼,大家停下工作,来到他的身边,只见眼前出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而被挖开的部分,是一块块雕刻着精美图案的砖石。

负责人立马察觉出事情的不一般,迅速向当地文物部门上报此事,很快,考古小组赶来现场,经过初步勘察,确定此处是一个古墓,为了保护它,专家小组当即进行抢救性发掘(由于基建工程的原因,不得不对遗址进行清理,是一种被动发掘)。

很快,一座古墓出现在大家面前,根据出土的釉陶烛台,铜镜等物可判断,这是一座隋唐时期的陵墓,但可惜的是,它早已被盗墓贼洗劫一空,故而出土文物有限,所以并没有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

随后他们把出土的烛台、铜镜,以及17块石质屏风放进了仓库里,此时的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亲自埋藏了一段历史。

20多年后,我国山西、陕西等地都陆陆续续出土了石质屏风以及壁画,当年参与天水古墓发掘工作的一位专家无意中看到了这些屏风,他顿时惊呼,这些屏风和当年他们挖出来的屏风实在太相似,他立刻赶到仓库进行对比,接着将情况进行上报。

经过众多专家的联合鉴定,确认天水古墓出土的17块石质屏风,属于一个名叫“粟特族”的民族,而且它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墓葬,而是“粟特族”贵族墓葬,具有重大研究意义。

这里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粟特族,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原本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后来丝绸之路出现,粟特族所在的地方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于是乎吸引了许多商人,粟特族也因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后来,粟特族开始向我国新疆和甘肃等地区进行迁徙,等到隋唐时期,很多粟特人已经融入我国生活,并在这里娶妻生子,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所以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粟特人的坟墓。

而当年天水出土的坟墓,正是属于该民族,那17块石质屏风,详细描绘了粟特族的生活习惯、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宗教、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对填补历史空白,有着重要的意义,堪称无价之宝。

2010年,天水市博物馆正式开始修复它们,事后,这17块屏风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然而如此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却因为专家们的疏忽,在仓库里待了近30年,并且要不是因为其中一位专家的提醒,它可能还在仓库里“吃灰”,对此,当年的文物专家们进行了反省,并承认是因为自己学术不精,才犯下这样大的错误。

其实除了这17块石质屏风,我国还有无数文物毁于学术不精的专家之手,比如震惊全球的明定陵发掘事件,当年郭沫若等人坚持发掘明定陵,但当时发掘技术有限,且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于是在打开地宫大门的一瞬间,墓里与世隔绝数百年的字画、丝绸等因为接触到空气,瞬间碳化,化作飞灰,人们甚至没来得及看清它们。

除此之外,考古人员还对帝后尸体视若无睹,拿到文物后,便将他们的尸骨扔在地上,着实令人痛心。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我国从此明文规定:“全面禁止挖掘帝王陵。”

最近几年,各个领域都曝出了“学术不端”事件,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专家学者”的信任,在此惟愿国家早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治理学术不端问题,这样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国家的进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