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其人,其画,其艺术世界
陆小曼,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如果放在现代,她可能是一个顶流“网红”。
11月20日下午,由千彩书坊主办的“曼庐墨戏——陆小曼的艺术世界”展览开幕暨新书发布座谈会在静安区图书馆海关楼举行。画册《曼庐墨戏》首次全面地将陆小曼的绘画作品展现在公众面前。
展览现场
陆小曼其人,和徐志摩不得不说的故事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飞机失事。失事现场,留下唯一的遗物——一幅陆小曼的山水画长卷。
画作完成的时间为1931年春天。这一年夏天,徐志摩已经带着这幅画卷北上,请包括胡适、邓以哲在内的诸多名人题跋。
11月19日,他再度将此画放入随身的铁皮箱内,准备继续请名人题跋。
然而,无法再继续了。
在徐志摩离开这件事上,陆小曼似乎要负很大的责任:徐志摩为她的画奔波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他的每次飞行几乎都是为了为她庞大的生活开支“埋单”。
徐志摩的离去,带给陆小曼的冲击,不仅仅是巨大的悲伤,而是一种和过去的自己的告别。
此前,她公主病、巨婴症,极度享受交际带来的虚荣感。在过去的五年多婚姻生活里,徐志摩尝试将她带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因为爱,反而是徐志摩一次次地被卷入其中。
徐志摩的离开,让陆小曼幡然醒悟。除了心碎忏悔,她开始尝试过一种自律的生活。
陆小曼画作
《曼庐墨戏》中,海派文化研究学者淳子这样写道:“她醒了。她订出了一些日常必须遵守的规则,例如写日记,继续学习字画,收集徐志摩的文稿,筹备编辑《徐志摩全集》;不再演戏,不再跳舞,不再出入社交场,开始一种徐志摩希翼的新生活……”
《曼庐墨戏》也收录了陆小曼的堂侄女陆宗麟《忆姑母陆小曼》一文。徐志摩离开后,陆宗麟搬住到陆小曼房内,从此朝夕相处,相依为命。陆小曼每遇到高兴或者烦恼的事,总与陆宗麟推心置腹。
陆宗麟回忆:“她生长在官僚、银行家的家庭中,又是9个孩子中仅存的一个,父母宠爱,养成高傲、奢华的生活习气,加上在教会学堂受教育,在社会上接触一些上层人物,形成当时称之为名门闺秀的气派,这是不足为怪的。”
1925年3月11日,陆小曼在日记中写道:“可叹我自小就是心高气傲,想享受别的女人不容易享受得到的一切,结果反而成了一个一切不如人的人。其实我不羡慕富贵,也不羡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庭、知心的伴侣。”
1926年8月14日,徐志摩和陆小曼分别和原来父母之命结合的伴侣离婚后,正式结婚走到一起。同年年末,徐志摩、陆小曼移居上海。
甚至因为在社交场合的过于高调,俩人被当时的一些小报编排、中伤,不得不诉诸法律。但,结果却是败诉。
淳子写道:“陆小曼行事极端,从不循规蹈矩。她与男性的种种,从来没觉得不齿或不堪,一如法国著名女演员阿佳妮。她比人们想得更简单,但她过于自信,高估了当时市民的道德承受力。”
陆宗麟回忆:“结婚后,他俩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但我姑母身体不太好,曾动过手术,所以没有生育。解放后,姑母说:今天的新诗坛又繁荣起来,志摩如果看到这种情况,不知道要快活得怎样呢?我相信他一定又能创造一个新的风格来配合时代的需要。”
外人只知道徐志摩为了她又去搭飞机奔波了。事实上,陆小曼曾阻止过徐志摩乘飞机。
“有一天,姑父兴致勃勃地回家,对姑母说:我们现在也开始用飞机送信了。现在国内正在发展航空,我想将来我们大家也有飞机可坐了。后来没多久,他从民航公司财务组主任保君健那里拿到了一张名片,上面写明不论哪次邮政班机,他都可以搭乘。姑母听到此事,很不放心,要收掉那张名片,不准他乘飞机,怕冒险。姑父大笑说:这是国家新兴事业,大家要支持啊!你不准我坐,我暂时不坐就是了,又何必把名片收去。”陆宗麟写道,“他始终没有把名片交给姑母,而后来就是用这张名片,搭乘邮政班机失事的。”
在徐志摩走后,陆小曼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她的“爱”:1935年,陆小曼与赵家璧一起编纂了《徐志摩全集》;1936年,出版了《爱眉小札》;1947年,出版了《志摩日记》……
“姑母对自己丈夫的看法是:他是一个爱国者,面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的现实,感到非常不满,但又找不到一条光明的出路,因而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有时甚至产生消极悲观情绪。”
陆小曼
陆小曼其画,和贺天健、刘海粟等同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36位画师之一
说起陆小曼,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或许就是徐志摩和林徽因,并给她打上各种标签。但是陆小曼写文章婉约优雅,更是一位造诣颇高的画家。
陆小曼是上海中国画院首批36位画师之一。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筹建,汇聚了包括吴湖帆、贺天健、刘海粟、沈尹默、傅抱石、潘天寿、陈之佛等,可谓大家云集,而陆小曼能名列其中,说明了她的绘画水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陆小曼画作
她的绘画师承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其中山水画受贺师影响更大,也受到吴湖帆等大家的指点,汲取宋代院体风格,气息高古,似不食人间烟火,又融入了女性的柔美、细腻和秀逸,自成一格。她的书法娟秀、清逸,也与绘画相得益彰,自成一体。
《曼庐墨戏》画册中的作品主要来自陆小曼最后的遗存。1965年病故前,陆小曼把这批书画、文献全部赠送给与自己相依为伴的堂侄女陆宗麟,陆宗麟过世后由其子邱权保存至今。
据邱权介绍,当年除吴湖帆的画作和徐志摩的诗稿全部处理掉了以外,其余的分藏多处,历经艰险,最终都保存了下来。这也使得我们今天还能比较完整地看到其面貌,也给收藏史留下一个惊喜。
陆小曼最出名的画作,就是那幅仿董其昌的手卷。飞机失事,徐志摩不幸遇难,画卷因为放在铁皮箱子里而免于毁灭。
这幅手卷在此前其实已经得到了许多名家的题跋称赞。但有意思的是,胡适和贺天健题了完全不同的艺术观。胡适题的是:“闭门造云岚,终算不得画”,甚至劝“小曼聪明人,莫走这条路”。而贺天健特意题了一首七绝,反对胡适的看法:“东坡论书鄙形似,懒赞云山写意多。摘得骊龙颔下物,何须粉本拓山阿。”
“陆小曼的出名,不是因为画画,但能画画,确实让陆小曼又多了一个可资谈论的话题。”上海中国画院院长陈翔评价陆小曼的绘画,“确实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她善于师法古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古人山水的技法和意趣,尤其是明清秀润清雅一路的山水特点,并且在自己的画作中充分展现她的综合学养及独到意趣。”
虽然陆小曼留存于世的画作并不算多,坊间也有她虽有天分但不够勤奋的说法,但一个画家的绘画艺术的成就和其绘画作品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
陆小曼画作
陆小曼其艺术人生,从民国的新女性代表到新中国的“三八红旗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也让陆小曼拥有了新的艺术生命。在陆宗麟眼中的她“和解放前相比,真是判若两人”。
她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画展,第二次全国画展;成为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全国美协“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陆宗麟写道:“为了表达中国共产党给自己的晚年带来新生,1964年春天开始,她用工整的楷书笔录《矛盾论》全文,准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的节日献礼,可是她从那年夏天起,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到了10月住进医院后,就无法继续执笔。而她对我谈到这件事,总觉得是终生遗憾。”
她不只是一个画家。创作、翻译、编撰……曾经被怠懒遮蔽的才华,真正根深叶茂,花开满枝。1956年起,她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其中有《泰戈尔短篇小说集》。
从民国的新女性代表到新中国的“三八红旗手”,陆小曼的画、诗、文以及广泛的社交,使她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一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热播,也使她再度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淳子评价她,“历史是一幅浩瀚的长卷,上面有陆小曼的墨迹。”
《曼庐墨戏》画集主要收录陆小曼自己所藏的自绘作品和机构,主要是上海中国画院、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陆小曼作品。其次收录了陆小曼老师贺天健、钱瘦铁等人的作品,占有一定比例。三是收录了同时代上海女子书画会画友周炼霞、陈小翠、李秋君、庞左玉等人的作品。画册中还收有徐志摩、胡适、梁启超、梁思成等人的少量诗稿、文字,以及陆小曼的部分手稿,包括临书存稿和自用的碑帖,这些文献见证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曼庐墨戏》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资深出版人祝君波为该书作序,上海中国画院院长陈翔及海派文化研究学者淳子分别为该画册撰写文章,见解独到。该画册首次全面地将陆小曼的绘画作品展现在公众面前,可以让大家对其绘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这对于研究陆小曼、研究相关历史,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物证。
在此次的展览开幕暨新书发布,陆小曼家属还向静安区图书馆捐赠了《曼庐墨戏——陆小曼的艺术世界》100册,以及《曼庐印存》原拓印谱2部和陆小曼册页《唐人诗意图》复制件一套。
展览结束以后,举行了《曼庐墨戏——陆小曼的艺术世界》新书出版座谈会。活动获得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展览自11月21日起为期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