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了,年轻人为何要去手造博览会买一把扇子?
“疫情时期很多博览会没办法线下举办,但没想到今年1万多平方米的展会空间,还是来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热爱手造的工作坊、创意达人。他们对上海的防控措施和城市精细治理充满信任,在有安全保障的平台上踊跃参展,也让我们感动。”在11月27日开幕的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上,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望着琳琅满目的展会现场感叹。
本届手造博览会以“协同创新、快乐前行”为主题,聚焦“非遗美育”“非遗扶贫”“城市手工”。传统手工艺和都市生活美学结合,帮助老字号赋能转型,也为上海打造创意设计产业高地提供助力。
三文鱼皮制作的时尚包。
鱼皮也能做成画
在手造博览会上,许多上海难得一见的非遗手工艺集结亮相,来自河南的淮阳“泥泥狗”就是其中之一。展位上,69岁的非遗传承人许述章打开色彩丰富的水粉画颜料,正准备给通体黑色的“泥泥狗”上彩。
淮阳“泥泥狗”又叫陵狗,是“羲皇古都”淮阳民间泥塑玩具的总称,通过手工捏制而成,底为黑色,再用红、黄、绿、白、粉五色进行彩绘。“泥泥狗不论造型还是上彩,都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它主要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及生殖崇拜。”许述章指着一旁用于展示及售卖的“泥泥狗”说,“淮阳有个太昊陵,泥泥狗就是伏羲文化在中原的反映。”只见这些“泥泥狗”造型古朴怪诞,多为奇禽怪兽,有“猴头燕”“人面猴”“草帽虎”“猫拉猴”“人首狗”等多达数百种造型。
从儿时起,许述章放学后就跟着祖父与父亲学做“泥泥狗”,如今从艺已经有50多年,是家里的第八代传人。“以前主要在农历二月的太昊陵庙会上出售,一年卖一次,有比较可观的收入。谁买的泥泥狗多,意味着后代子孙满堂。”许述章回忆,当时周边10来个村落都有人会做“泥泥狗”,如今只剩下两三家;而一年四季都做“泥泥狗”的,几乎只有他一家了。“现在国家对非遗重视了,我们全家创业做这个,销售也比之前好。”他说,现在的家庭作坊,有老伴,有儿子儿媳,也有孙子孙女。
在黑龙江展区,颇为少见的赫哲族鱼皮画吸引不少人围观。为观众做介绍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孙雪特意穿了件鱼皮衣进行展示,胸前两尾鲤鱼栩栩如生。“赫哲族曾长期以渔猎为生,在历史上被称为‘鱼皮部’。”孙雪说,鱼皮画是赫哲族的传统艺术,曾被称为无纸剪纸,通过对鱼皮的剪切、粘贴和镂刻,就能创作出让人叫绝的精美图画,“以前赫哲族就把鱼皮画贴在窗上、墙上进行装饰”。赫哲族也用鱼皮制作衣物,在节假日或举办隆重活动的时候穿,具有防腐防蛀的特点。
黑龙江赫哲族省级非遗传承人为观众介绍鱼皮制作技艺。
孙雪的父亲孙茂密,也是当地知名的鱼皮画民间艺人,从事鱼皮画创作已有30多年时间。“鱼皮画什么题材都能做,我们有中国龙题材、二十四孝题材,也有敦煌飞天系列。”孙雪说,随着时代变化,原先以黑白两种鱼皮本色为主的鱼皮画,也多了许多新的变化。手造博览会上,就能看到葫芦、服饰造型的鱼皮中国结,且色彩斑斓,“我们采用现代工艺对鱼皮进行上色,把它做成了文创”。
“非遗扶贫,各大院校都累积了许多成功经验。这次我们把各区域非遗产品和民间艺人、手工艺引进手造博览会,丰富了其内涵。”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汪大伟说,除了非遗展示外,手造博览会做的更多是“手艺开课”,“在孩子们心里种下民间文化的种子,让传统文化‘先入为主’,他们可以从简单的手作中发现、学习、体验到传统艺术之美。”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也与果洛州玛沁县人民政府签约,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把学院专业优势带过去,真正扎根在那里,为当地传统手工艺走出特色发展道路、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助力。
在非遗扶贫展区,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苗绣省级非遗传承人石维仙,现场展示苗绣技艺,在当地苗绣是苗家人的“奢侈品”。
手工拉高成本,消费有悦己趋势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贵州遵义藤编传承人马毅牵手凤凰自行车研发的《一路欢歌》自行车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今年手造博览会上,马毅也来到现场,被问起合作的现状,他骄傲地说,“已经进入生产线。”
传统遵义藤编以大件家具为主,而这种为凤凰自行车研发的前车篮和书报架属于小件。马毅带着其他传承人一起接单,做熟练了,一天可以做两三个前车篮,件小、省力,反而比大件赚钱。“通过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牵线搭桥,让我们能够把自己的产品推向进博会,也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其中。”
在博览会上,马毅现场做起一些竹编小把件,攥在手里,可以用来按摩保健,也能供孩子玩耍。“通过它们,想让上海人民了解贵州遵义的竹编,知道我们在传承这门手艺。”嘉定的张师傅忍不住上前打听,“可以跟您学习吗,多久才能学会?”“免费教学”,马毅笑着说。张师傅是做皮具的,他是被展位上摆着的一些藤编手提包吸引,也想探索这门手艺能否用在自己做的皮包上。
通过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牵手成功的还有果洛牦牛绒编织技艺和“美妙一刻”。牦牛绒有着保暖、吸湿的作用,在手造博览会亮相的牦牛绒家居鞋、家居毯等适合在南方湿冷的冬天穿戴。美妙一刻负责人杨洋介绍,这些产品探索机械化手制,比如湿毡技艺的吉祥造型纽扣为手工部分,机械化部分则由全国各地工厂接单。这些手工部分许多体现在装饰上,需要寄到果洛当地由传承人完成,尽管拉高了成本,但有不可替代性。“随着大众审美素养的提升,消费也有一种悦己趋势。公司很多设计师都是海归,他们用符合时尚审美的设计,带给大家更多愉悦,也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关注和喜欢中国手工艺。”
今年手造博览会首次引入“吃”的非遗。临近中午,金山区非遗中心的展区香味扑鼻,不少观众排队购买白龙糕。“一上午买了五十多盒”,金山区非遗中心负责人徐凯介绍,这种非遗技艺源自祈雨舞龙的习俗,观众不仅可以购买品尝,也可以现场体验制作。“非遗有技艺、产品、文创,我们希望观众在这里体验技艺,吃到产品,再来购买非遗文创,体验非遗的各个层面。”
6年来,手造博览会也是上海世博展览馆最受欢迎的展会之一,今年的市集区域也来了不少夜市经济、周末经济的摆摊达人。“在这里可以吃、可以买、可以玩,我们打造接地气的博览会,也反映了市民对生活的热爱。每年这里什么东西卖得最好,就知道老百姓喜欢什么。”金江波说。
24节气非遗美育课程,观众体验白露节气草编彩垫制作技艺,这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者荣耀》能否印在团扇上?
“冬天到了,除非喜欢手工艺,很少会有人去网上买扇子。”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生覃霄前不久参与策划了校庆展“海上明月”国际团扇展,她把其中的桂林团扇带到这次手造博览会上。这些团扇和麦秆画、壮锦、剪纸等结合,既是非遗,也是一种非遗的良好载体。为了吸引观众注意,覃霄特地去租了一批汉服,让现场工作人员扮得古色古香。在她看来,在冬季里推销扇子,就像在当下向年轻人推介传统手工艺,需要有更多技巧和思考。
“这些图案太传统了,能不能把《王者荣耀》的人物、元素放在团扇上面?”拙旅&M.A.O.相关负责人唐喜为昆山游站未来城的文旅小镇项目来手造博览会寻求合作,走到华师大的团扇展区时,眼前一亮,又觉得稍有遗憾。这些古朴典雅的团扇适合汉服爱好者或是老年人,但要吸引更多年轻人,也许还不够。“年轻人喜欢传统手工艺,需要有契机。比如竹艺、扎染等技艺手法都很棒,但要让他们真正感兴趣,我们还需再一起做点什么。”
这样的想法和覃霄一拍即合。她记得有一部日本动画里,飞行器的四个翅膀就被设定成团扇的形状,“圆竹剖丝团扇明明是中国的非遗,却因为宣传、了解不够被很多人误认为源自日本。我们需要用更多元的手段、形式帮助非遗传承、推广。”
现场展示的团扇来自桂林广恒工艺品有限公司,他们有70%的产品出口日本市场,还为国外奢饰品牌走秀订制扇子,在将传统手工研发和机器研发结合上已颇成功,但作为一个现代企业还不成熟。展位上摆着一些桂林剖丝团扇材料包,可以让观众结合公众号视频体验制作过程,这也是华东师范大学根据市场调研后帮助创新的产品,但覃霄觉得扇面图案有些老旧,但新的图案来自外部订单,厂家没有自主权。“很多非遗传承人还有手工作坊的意识,有订单就做,缺乏自主设计和包装,难以打出自己的品牌。我们需要帮助传承人提高自主设计和传播推广意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而不只是简单地帮扶。”
今年是上海设计之都10周年,上海明年将筹办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创意设计不仅是个行业,也是个产业,设计为各行各业赋能,传统手工艺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金江波认为,传统手工艺在结合都市生活美学、帮助老字号赋能转型,以及为一些文旅项目注入故事和文化内涵上面,都有很大的文化空间。“从今年的展商来看,很多人都在寻找传统文化资源,为企业软实力升级和更多知识产权产品打造寻找契机,这是个很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