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军说他应该算艺术家,那马云呢?
早几年王健林意气风发的时候,对外讲过这么一件逸事:
某次他在广州白云机场的贵宾厅休息,盯着墙上一幅画看了一会儿,就断定这是吴冠中的真迹。于是他把服务员叫来,问他:
如果贵宾厅起火,你第一件事情是干什么?
服务员回答:
经理吩咐,第一件事情就是抱起这里的画往外跑。
王健林听完很满意,不管是对于这个回答,还是自己的眼力。
01
王健林的眼力好,眼光也不差。
1992年,傅抱石的夫人找到王健林,想以800万出售傅抱石的《龙盘虎踞》。
《龙盘虎踞》
这是傅抱石创作时间最长的一幅画,堪称代表作。他的另一幅代表作,是由舵手题字,挂在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
92年的800万是什么概念呢?用王健林的话说,在当时800万都可以搞房地产了。
同一年,香港到内地拍戏的第一人汤镇宗在上海买了套外销房,一平方一万块。
虽然对方要价不低,但王健林知道,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这幅画他必须拿下。那个时候首富还不是首富,一次性拿800万还是有点困难,于是他跟人家商量,搞分期付款,每期给200万,两年内结清。
但傅夫人没同意,她跟王健林说,便宜点卖了,就650万,一次性结清。王健林同意了。二十多年后,贵为首富的王健林回忆起此事,颇为得意:
现在这个画我估计至少数亿。为什么?十几年前长实、中信都分别找过我,都出了两亿多价钱,点名要这张画,我都没有给。
从650万升值到两个亿,王健林这是妥妥的捡漏。所以他有底气说,我的收藏至少增值了1000倍。
在此之前,首富还买过李可染的画。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周总理批给李可染两箱茅台,要求他画一张能代表中国水平的画,作为国礼赠送给田中角荣。李可染画了《漓江》,这是他作品中尺寸最大的一张,田中角荣回国后把这幅画保存在日本东京的唐人馆。
《漓江》
90年代初,有朋友放风声给王健林,说这画准备卖。王健林赶紧请日本人到大连谈,最终斥500万巨资,忍痛买下。
不管是500万还是800万,搞收藏都得花大钱。所以王健林说自己当年下海做房地产的一大原因,是为了有钱搞收藏。
下海做房地产前,王健林当过兵。他的父亲是当年红四方面军的老红军,后来在四川当干部。14岁那年,王健林初中毕业,父亲决定把他送到军营里锻炼锻炼。
那个时候《林海雪原》正在热映,受此影响,王健林成为了吉林省边防四团的一名战士,那里正是杨子荣战斗过的地方。
不到28岁,王健林成了全军最年轻的团职干部。也就是在那几年,他迷上了字画。
那个时候我在部队当管理处长,负责首长的供应、宾馆、小车队、财务,很有点权力。做接待的时候,有人就会主动提出来画一个或者写一个,慢慢地开始有了兴趣,有这种机会就愿意参加。
在部队里“很有点权力“没什么用,搞收藏最看钱。所以直到90年代初期,万达走上正轨,王健林手头有了钱,才开始在收藏界声名鹊起。
利用自己的收藏,王健林为不少画家办过画展,比如吴冠中。办画展很烧钱,一次得花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但首富显然不在乎。
我们推广当代优秀画家,是经过慎重选择的,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是生意。
从某种角度上讲,王健林这样的民营企业家能玩收藏,还要多亏了改革开放。
但搞收藏,从来不是只看钱的事儿。
02
几十年新中国艺术的历史,就是这个行业重新洗牌,再洗牌的历史。
1953年,画家叶浅予创作了一幅《中华民族大团结》,画面上各族代表依偎在舵手身边。文革期间,这被说成是“牛鬼蛇神包围毛主席”。
《中华民族大团结》
1962年中印爆发边界战争,不巧叶浅予刚画了一幅《印度献花舞》,上面盖了一个题为“寄情”的印章,又被说成对敌人充满感情……
《印度献花舞》
这位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绘画大师,后来在美院扫了好几年厕所。
另一位画家黄胄,擅长画毛驴和少女,在画界被人戏称“驴贩子”。1966年《人民日报》借“驴”大做文章,批判黄胄:
……是企图用那些游手好闲、飞眼吊膀的丑恶形象,来代替我们社会主义勤劳勇敢、朴实健康的各族劳动人民和革命战士;
用那些歌舞、绣花、梳洗、喂奶等个人身边琐事,来排斥我们热火朝天的斗争生活;
用剥削阶级色情、颓废、甚至歇斯底里的精神状态,来对抗无产阶级崇高、豪迈、意气风发的革命感情!
文革期间,中国美术界遭到大规模的冲击,私人收藏近乎绝迹。
到了八十年代,收藏不再是禁忌,但大陆没多少人意识到艺术的价值。那个年代搞收藏的,不是家学渊源的文史巨擘、政界要人,就是先富起来的东南亚同行,压根没王健林什么事儿。
1983年,31岁的北京人许化迟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参观,发现外宾服务部出售近现代画家的作品,以换取宝贵的外汇支持国家建设。
他花了20万,也就是大约一辆桑塔纳的价钱,把所有画作全部买下,送去了香港存放。
这里面有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等名家的作品。
当时李可染的画多少钱呢?才几十块。等到十年后王健林开始搞收藏,李可染的画已经涨到了800万一张。
在那个大部分人不知道收藏为何物的年代,许化迟已经意识到了艺术品的价值。这背后原因很简单,他的父亲是许麟庐,齐白石的关门弟子。
直到90年代初,随着改革春风吹满地,以王健林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们实实在在挣到了钱,才逐渐成为收藏的主力军。
首富曾不止一次谈过自己热爱收藏的缘由,:
这些年生意越做越大,而多年前那份对文化的敬仰和热爱,至今未变。
王健林对文化的热爱,可以找到不少蛛丝马迹。《财富》记者曾写道:
王健林的歌喉让我大吃一惊,我还没有听过比他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更动听的版本。
除了唱歌,王健林还会写古体诗,只不过写完之后到哪发表这个问题,常常让下属感到很为难。
王健林热爱文化,但真正的文化人显然不领情。
2012年政协记者会上,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发表意见说:民族的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听了这话,坐在隔壁的政协委员王健林急了:
冯老师说的中国的价值观里不能有‘钱’,我对此不敢苟同。如果说不能有钱,我这样的商人就没法活了。我觉得不是不应该有钱,而是有什么样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国人应该更多地追求财富,人人都应该有钱,所以有钱也是好事。
冯骥才举了个例子:去年获诺贝尔奖的诗人一年才写了一首诗,按稿费计算说实话比民工还苦;紧接着话锋一转,特意对一旁的王健林说:艺术家要面对艺术、面对生活,背对市场、背对钱。
根据当时的新闻稿我们知道,冯骥才说了这话后,“全场一片哄笑”,王健林则一语不发。
这不是首富人生中的首次尴尬瞬间。
2010年,他在北京获得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颁奖的是柳传志。
柳传志介绍时告诉观众,王健林的父亲是打土豪的老红军。然后他转身问王健林:
我想问你和你父亲在家里是怎样交谈的?他是讨厌你还是喜欢你?
王健林大吃一惊,因为这不是柳传志原本为他准备的问题。但他很快恢复了镇定,回答道:
虽然在过去,他们的目标是打倒富人阶级,现在他们完全意识到,有钱比没钱好。
话是这么说。但王健林现在也知道了,很多事情吧,还真他娘不是用买买买就能解决的。
03
身家一千多亿的王健林说过,我在中国近现代字画收藏方面不敢说第一,至少是前列。
身家不到50亿的王中军也说过,我在收藏领域是大哥级的。
俩人的收藏水平不好分高低,但要论美术功底,王中军比王健林强得多。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王中军就在北京市少年宫接受绘画训练,迷上了画连环画,画的无非是三国演义、赵云关羽。当时全班同学都觉得他画得特别好,谁能得到他画的将军或是一匹马都觉得很高兴。
为了画画,王中军还造过假。五年级的时候,父母每个月给他两块钱买公交车月票,这笔钱一般都被他用来买绘画材料。钱没了,王中军就自己画月票,月票每个月换一次图案,王中军连续画了好几年,从没被抓到过。
跟王健林一样,初中毕业后,王中军也入了伍。一开始当侦察兵,后来因为有美术基础,他被抽调去给首长作标图员,跟着首长们坐在小吉普上出出入入,看军队演习,风光得不得了。
说实话,画月票几年都没被抓到,这样的不当侦察兵真是可惜了。
从部队退伍后,王中军到国家物资总局当美术设计,顺便考了个业余的美术学院,读了四年夜校。当年的美院还是很难考的,王中军能考上,说明他底子不差。
1989年,出国潮兴起,王中军到美国读研究生,顺便挣点钱。五年后,他带着学位跟挣到的10万美金回国,创办华谊。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搞起了收藏。
1992年,冯小刚在美国拍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王中军托冯小刚联系上了人在美国的画家艾轩,诗人艾青的儿子。通过冯小刚,王中军以1.5万美元买下了一幅艾轩的画,后来又多次买入。如今艾轩的画已经卖到了上千万。
在王中军的收藏里,还有一张刘小东的《求婚》。这画的原型,是拍过《北京杂种》《东宫西宫》的第六代导演张元向编剧宁岱求婚的场景。
宁岱为张元改编过《看上去很美》,也给自己的妹妹、导演宁瀛写过《警察日记》。
《求婚》
2004年,收藏家唐炬在嘉德以11万的价格买下此画,两年后这画以10倍的价格,也就是110万转让给了王中军。12年后,王中军以1265万卖掉这画。
你说说,上哪儿找回报率这么高的理财产品?
虽然持有的画作屡屡升值,但王中军说自己没把这事当投资,用他的话来说:
我是崇拜艺术。
很多年前,泰康保险创始人,也是舵手的外孙女婿陈东升到王中军家里,以500万求了一张吴冠中的《荷花》。这画王中军当年买的时候花了70万,三年后,王中军以1000万的价格,又从陈东升手里把这画买了回来。
《荷花》
陈东升还有一个身份,他是著名拍卖行嘉德的创始人。1993年创办嘉德的时候,陈东升拉来了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原文物局局长秘书甘学军,一个是老领导的小女儿。
这个阵容不可谓不豪华,但当时一桩交易能不能成,往往取决于买家是谁。
1995年,嘉德拍卖了一幅石涛的《高呼与可》手卷。这画的原主人外号“天津大姑”,是民国大总统冯国璋的外孙女。
换句话说,冯巩也得管她叫姑。
她的公公叫胡若愚,是张学良的结拜兄弟,当过北京市副市长。
《高呼与可》
拍卖前,天津文物局找到她说,这件东西不许卖到国外,出天津都不行。最后,还是故宫博物院出面,以近500万的价格拍了去。
大姑用这钱给5个女儿一人买了套房子,给自己买了套公寓。
同一年,嘉德又拍了一幅画,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这画文革期间创作,受到大家推崇,加上江青的肯定,曾风靡一时,一共印了近10亿张,全国人民等于人手一张。
《毛主席去安源》
嘉德刚成立时,陈东升想搞个大新闻,如果把这幅画拿来拍卖,肯定能引起轰动。
当时嘉德有个大客户,是个印尼藏家。这画拍卖时,他通过电话频频出价,而另一个竞拍者,是中国建行。
陈东升担心这幅画流出去引起政治问题,就跟这个印尼藏家说,场内有人志在必得。但这个印尼人不信,一直喊到550万才认了。
拍走这幅画的人,人称老王,是当时建行的话事人,外号“救火队长”。
这幅《毛主席去安源》,就此成为建行的镇宅之宝。
这画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605万,相当于现在的三四个亿。其实这个钱王健林王中军也不是出不起,但这显然不是钱的事。
04
王健林搞收藏,是因为“对文化的敬仰和热爱”。王中军搞收藏,除了对艺术的崇拜外,还寄托了他在电影方面的野心。
2015年,王中军以2990万美元拍下了毕加索的作品《盘发髻女子坐像》。这个价格比估价高了一千多万美元。
王中军花大钱买这幅画是有原因的。这张画的原主人,是塞缪尔·戈德温,米高梅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盘发髻女子坐像》
而在王中军买画前,华谊刚跟美国STX签署了18部电影的联合投资、拍摄、发行协议。用《纽约时报》的话说,王中军买这幅画,表达了其影业扩张的雄心。
往前10年,2005年,华谊投资出品的《功夫》拿下1.73亿票房和跟6个金像奖、5个金马奖。当时王中军接受采访说,在中国做生意很简单。
也就是在那一年,央视通知王中军,他成为2005年度经济人物50个候选人之一。一开始王中军很意外。
以前也听说过这个奖项,好像都是很高端的财经人士,感觉自己距离这个位置很远,获取的机会不大。
又过了段时间,央视通知王中军,他成为2005年度经济人物20个候选人之一。王中军:
对这个事情开始有信心起来了。2005年正好是中国电影百年,在很多的总结报告里面,我们很多作品都名列其中。
到了最终颁奖那天,王中军没能名列“十大年度经济人物”,王健林倒是入选了。这背后的逻辑既粗暴又简单,年度经济人物背后,需要有数字作支撑。当时全国的电影产业撑死了也就20亿,华谊拿什么跟万达比?
面对这个结果,王中军不服气:在美国,以电影为代表的娱乐产业,是仅次于军工的第二大产业,时代华纳、迪士尼这样的企业都是上千亿美元规模的。
当时王中军觉得,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一定能够产生足以和华纳抗衡的娱乐产业巨头来。所以,虽然对落选感到不服气,王中军还是乐观地说:
今年不行,明年我还来。
很多年过去了,华谊有过巅峰,也有过低谷,王中军始终没能站上央视的那个大舞台。2014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停办。
如果我们查看一下历年的年度经济人物会发现,能不能当选,也不仅仅是钱的事儿。
对王中军来说,更难的日子还在后头。
王健林说过,万达只买画,不卖画,我从来没想过要赚卖画那点小钱儿。艾轩也说过:王中军对油画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他之前哪怕遇到了公司财务上的问题,也不会卖掉这些画来套现。
但艾轩说这话的时候是2014年。
四年后,华谊资金链紧张,王中军不得不卖画以解决现金流问题。最夸张时,某次嘉德夜场拍卖有一半的画来自王中军的收藏。
前面说的那张刘小东的《求婚》,就在这期间被卖掉了。
当时有朋友问王中军,你那么牛,在收藏界挺有名气的,怎么开始卖画了呢?王中军回答:为了生活,为了公司的安全性,我什么都可以卖掉。
王中军当然清楚,他从戈德温家族手里买下《盘发髻女子坐像》的时候,米高梅已经破产重组5年了。
不知道这幅毕加索名画,现在还在不在王中军手里。
05
1992年王中军刚开始搞收藏、托冯小刚找艾轩买画时,冯小刚曾极力反对,觉得不值。
但在王中军看来,中国这些大导演们挣得蛮多,又不懂投资,就乱买房子;于是他劝冯小刚,你应该买几个人的画,20年后每一张画都比你家房子值钱。
冯导把这话听进去了,他在王中军的指点下开始买画。2009年,冯小刚在保利秋拍以285.6万买入杨飞云的《女人与猫》。
《女人与猫》这画参加过1988年的油画人体艺术大展。那是一个谈性色变的年代,群众还欣赏不了人体艺术。
开展第一天,一个戴大皮帽的中年男人晃着肩膀从美术馆大厅中挤出来,满脸潮红地喊他妈的像进了女澡堂子。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大伙都跑来美术馆围观,两毛钱的门票暴涨十倍,以至于惊动了主管部门跟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