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1954年浙江女孩山上捡到“小船”,上交后获奖68元,今值多少钱?

Image 2021-03-04

1954年,浙江龙泉附近的严儿村,一名叫做何招娣的17岁少女,大清早就扛着锄头走进了山,打算去挖一种叫做黄花草的药材,正当何招娣沿着山脚仔细搜索挖掘的时候,随着锄头落下,她却感觉明显遇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等翻开泥土一看,竟然是一艘小船模样的瓷器。

何招娣意识到,这可能是什么宝贝,赶紧收起锄头,带着宝物回到了家中,经过清水的仔细清洗,这个宝物的模样,却也仔细地揭露在众人面前。小船上可不止简简单单的雕塑,从船篷到男女两名乘客,以及一名披着蓑衣的艄公,神态丰满,颇为有趣。

龙泉自古以来是浙江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有着“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自称,更是有着丰富的瓷器文化,“龙泉剑瓷”名满天下,龙泉窑也是宋代六大瓷窑之一,为此何招娣一家人都兴奋不已,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似乎找到了了不得的家伙,随即悄悄珍藏起来。

20世纪初期,由于战乱影响,大量国宝流失于民间和国外,等到了1955年,国家博物馆开始向民间动员,征集并寻找流失文物的线索,有着瓷器历史的龙泉县自然也被当成了工作重点对象。

龙泉县文物部门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寻找的时候,却无意间听说,严儿村何家似乎有着文物存在的可能。

原来何招娣母亲,打算将这艘小船作为女儿将来的嫁妆,没想到在县城走亲戚的时候说漏了嘴,消息也就传播开来,面对登门拜访的工作人员,何家人显得很是不情愿,毕竟这看上去似乎是很有价值的宝物。

在专家的反复劝说和做工作下,这艘小船最终被何家人交出,随即转移到博物馆进行鉴定,没想到果然收获了额外的惊喜。

根据鉴定,这艘小船,应该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物,应该是被当砚滴使用,作为一种文房用具,又被称之为“水滴”、“书滴”,具有贮存砚水磨墨的功效,汉唐以来多为兽形,一直到唐宋时期,方才有瓷器制作,而舟形砚滴,可以说是龙泉窑的首创,高9厘米,长16.2厘米的它,内部结构巧妙,做工精细,通体采用粉青釉,因此散发着淡青色,具有着超高的艺术价值,被命名为“龙泉窑舟形砚滴”。

当地的文物部门,并没有忘记何家人的贡献,给予了她68元的奖励,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一笔上万的巨款。而舟形砚随后也被收入到了杭州市博物馆当中,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宝物,根据专家的估价,它的价格至少已经达到了1000万以上。

等到了2005年,何招娣已经成为了一名老人,作为舟形砚滴的发现者出现在了浙江省博物馆的龙泉青瓷展览会上,此时距离她和这个宝物初次相见,已经过去了50年的时光,岁月变迁,砚滴依然会不断的记录着历史。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