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马未都:这破东西在100年前值北京两套房,现在连捡破烂的都不要

Image 2021-03-05

在鉴识宝贝的道路上,处处布置着陷阱和"局"。如果一个新手小白没有任何经验就去淘宝,各种各样的货色琳琅满目,单凭卖货人的一张嘴,就能把人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小则上百上千,大则甚至上亿元都有可能。

在市场的赝品中,最常出现的身影就是玻璃。应用玻璃仿造各种奇珍异宝,令人防不胜防。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识别真假,所以就有出自不同路子的专家和节目出现,其中马未都凭借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多年经验,在我国收藏品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即使是这样的一个老手,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他告诫各位寻宝者,在淘宝的过程中,要擦亮眼睛,经得起推敲,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马未都

马未都

马未都是我国赫赫有名的收藏家,创立了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作为一名学者也创作了关于收藏方面和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也曾受邀做客鉴宝栏目和百家讲坛节目,现在还经营主持了文化脱口秀节目,秉承的宗旨"您想听什么,我就讲什么"。

在2008年的时候他已经荣登"中国作家富豪"第五名,但是仍然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出现在电视荧幕上为人们传输经验。他也曾非常大方地承认自己的成功也源于自己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候。

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刚刚兴起的文物潮,东西大都是真品,而且价格非常地低,能够让他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

由于其在收藏界名声大噪,被邀请做客鉴宝栏目,在节目现场他和大家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收藏品,并说道:这破东西在100年前值北京两套房,现在连捡破烂的都不要。

这个东西不是别的,说白了就是一块普通的玻璃,不普通的是它属于晚清时期的正品,但是对于现在大规模的使用和制造的环境下,确实不是一个稀罕物,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宝",甚至连捡破烂的都不屑一顾。

玻璃

在现代生活中,玻璃制品处处可见,最常见的应用就是窗户、各种装饰品还有器皿等,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实用品。

而且现在的玻璃技术非常的成熟,以致于能够制作出防弹玻璃,将玻璃非常脆弱的属性慢慢加强。更有些玻璃不再是单一的透明色或者统一的厚度。

现在的玻璃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而且作用于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应用。从古至今,由于玻璃的特性非常地通透,所以被用来仿制各种宝石,如果没有经验的人是没有办法区分两者的真假。

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用肉眼分辨,因为玻璃在烧制的过程中,会出现很难排出的气泡,在固化以后的玻璃中会出现小气泡,而天然的宝石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在古时候,玻璃的出现并没有被人们重视,更何况将它灵活应用在生活中。古代人们的门窗都是用纸糊的,经不起风吹雨打,而且不能直观地看到门外的来客。

直到有玻璃的出现,由于其通透性良好,而且耐得住风吹雨打,所以在玻璃制品的技术没有普及的年代,玻璃的出现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一个稀罕物。

可想而知,我们现在视如草芥的东西,在历史上曾一度成为堪比黄金的奢侈品,是那个年代最昂贵的材料,仅仅只有少数的达官贵族才可以享用的物品。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玻璃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是在四千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发现的,起源于埃及和古希腊地区,但是改进和推广则是罗马人,中国的玻璃制品则在距今二千多年前出现。

引入中国的玻璃

玻璃在欧洲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出现引领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近代历史中,不管是在光学还是在医学,都出现了玻璃,比如,显微镜、试管、照相机等等这些东西的材料都来源于玻璃。

而相对于中国来说,玻璃的制造技术就显得略微生涩,导致技术停滞。虽然说在战国时期就有玻璃珠出现,那也仅仅是少数。真正大规模出现的还是在清朝年间,那个时期的玻璃被用来制作鼻烟壶,并没有实际上的用处。

昂贵的玻璃

古代的时候,玻璃制品技术不成熟,再加上不方便运输,所以价格非常地昂贵。在皇宫中也没有几个人敢轻易地使用,因为这是一种易碎品,在擦拭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而且破碎的玻璃,也会被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应用在各种日常生活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清朝末年玻璃开始在我国引起重视并且开始应用。据说是一个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基督教,带来了玻璃制品。这个近乎透明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地神奇又璀璨,甚至比昂贵的翡翠还要好看。

为了讨慈禧太后的喜欢,就有中国人跨洋买到了一个用玻璃制造的灯,果不其然,太后对其爱不释手。

那个时期的中国,在玻璃制造的方面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技术。但是玻璃的出现,让他们都非常地惊讶于人类的智慧,而且透过阳光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颜色。这个稀罕物,在当时值北京的两套房子也是绰绰有余。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科研技术以及科技产品慢慢流入中国市场,玻璃的制造技术也成为其中之一,并且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纸糊的手工作品渐渐用玻璃来替代,解决了各种纸制品的弊端。

所以,那个时期的玻璃制品,对于现在的专业人士来说,简直就是信手拈来。虽说贵为古董,但它的制作原料和制作技术,现代人完全可以超越,甚至比之前的慈禧太后的玻璃盏要精美得多。

简而言之,言而总之,"物以稀为贵"。就像在一群三叶草里寻找四叶草一样,所以四叶草才被称为"幸运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