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道德的孔子,为什么要杀死少正卯,还要残忍的暴尸三天?
提倡仁义道德的孔子,竟然杀死少正卯不算,还要残忍地暴尸三天。孔子为何痛恨少正卯到如此程度呢?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倡“仁”,主张人类要讲仁义道德,是我国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儒家圣人。
但是有资料说孔子当官时,将一个法家讲学的老师少正卯给杀死了,而且还要暴尸三天。一个主张仁义的人,竟然干出这等残忍之事来,说明他对少正卯已经“恨之入骨”!
孔子和少正卯。
少正卯,名叫卯(姓氏不明),少正是一种官职名称(就如从我们现在称呼“杨司令”一样,不过姓氏和官职倒了一下)。由于春秋时期有许多个诸侯国,也就有很多派别。每家帮派有各自的主张,可谓“百家争鸣”。
少正卯便是当时早期的法家代表人物,当时他在鲁国担任大夫官职。他主张修订律法,变革社会,属于革新派。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则主张应该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
为了大力宣扬自己的法家思想,少正卯于是在工作之余开了一间学堂用于讲学。而且他的演讲能力很强,在鲁国一度兴起了热烈的学习法学的高潮,很多人都纷纷跑来听他讲课。就连孔子的学生也被吸引了过来。
少正卯的讲学如此火爆,极大地影响了孔子的课堂,对孔子的学术地位也就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孔子因此痛恨少正卯。
公元前496年,孔子被任命为鲁国的大司寇,行摄相事,相当于一国之宰相,拥有对犯人判处刑罚的权力。于是他以“小人之桀雄”之罪,判处少正卯死刑,杀掉了少正卯,并且将他暴尸三日,以泄心中之恨。
这是公报私仇的行为。
孔子的学生认为少正卯是当时著名的老师,有很多人尊敬他。于是问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而且如此残忍,是不是搞错了?
孔子回答说,少正卯罪极当诛,并且为他罗列了五大罪状,即:心达而险(通晓古今世事,不安好心);行辟而坚(标新立异,违背了周礼而不知悔改);言伪而辩(宣扬歪理邪说,还强词夺理地为自己狡辩);记丑而博(关注的都是一些社会的阴暗面,而且凭着学识广博,盅惑人心);顺非而泽(违背道德风尚,造成了广泛的不良影响)。这5条罪,不同于一般的偷盗,都属于罪大恶极。
《荀子》记载:吾与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日:心达而险;二日:行辟而坚;三日:言伪而辩;四日:记丑而博;五日: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
孔子接着还说,少正卯虽然不抢不偷,但是他聚众讲学,宣扬反动邪说,妖言惑众 ,其社会危害巨大无比,实属“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杀,且杀之而暴尸三日。
不过,此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因为有历史学者认为此事证据不足,认为孔子和少正卯的官职差不多大,没有资格判少正卯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