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破亿,豆瓣9.0!央视又拍出了国产第一
本文授权自丨十点电影
ID:sdimov
典籍里的中国
导演: 卢小波 / 左兴
编剧: 张昆鹏 Kunpeng Zhang
主演: 撒贝宁 / 倪大红 / 吴樾 / 宋佳伦 / 王嘉宁
若说举重若轻,品鉴文化。
在条姐心里,没有谁比得过央视。
这几年,短视频长剧集,都将高甜高爽刺激的爆笑的,争着抢着往观众面前送。
但那些厚重的、端庄的、大气磅礴、源远流长的呢?
没关系,央视来做。
《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
央视不仅做了,还做得华丽大方,光彩四溢。
一洗陈腐繁重,不为观众增加负担。
只将传统文化,打磨出最美的一面,捧给你。
这不,央视又出手了——《典籍里的中国》。
条姐先做一个假设:
假如你能回溯时间长河,拥有一次窥见史册秘密的奇遇。
可以在孔子的讲堂上,聆听两千年“至圣先师”的教导。
顺便一尝冷腊肉的滋味。
也可以和李时珍一起,来一次穷山深谷,天南海北的旅行。
要老妹儿说,最期待的,可能还是满足“恨红楼梦未完”的遗憾。
窥见后八十回,食尽鸟飞、独存白地。
想来吗?
打住,醒醒。还等着时光机的发明呢?
这次,央视先行。
用上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打造出“戏剧+影视化”的节目效果。
为的,就是追溯典籍的缘起流转,传诸四方。
让经典,不再只是教科书中的“背诵并默写全文”。
打开这个节目,条姐才发现,经典,真的可以活过来。
第一期,先上难啃的“硬菜”。
《尚书》。
这道“硬菜”,连韩愈都吐槽过: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其中周《诰》殷《盘》,都出自《尚书》。
难懂。
但它又是“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尚书》中有无数个第一次:
“诗书礼乐”的“礼”,第一次制定历法,第一次提出了“民本”的概念……
而央视这次,又找到了个一肩承载起重担的人:
伏生。
他是谁?
秦朝儒学博士之一。
秦始皇焚书坑儒,伏生冒着生命危险,全家携《尚书》归乡。
一路上,兵荒马乱,伏生的儿子因保护《尚书》而死。
天降大雪,百姓缺衣少食。一车的《尚书》,在他人眼中,正好拿来取暖。
伏生妻子誓死力拒,落泪恳求:
这一车《尚书》,是儿子以命相搏,才得保全,此书正如爱子性命。
为了传承和守护,不仅伏生之子死去,最终伏生之妻,也因冻饿死在伏生怀中。
一家舍命相护的珍贵典籍,至齐鲁,被伏生藏于墙壁之中。
没想到,家乡也遭战火。伏生颠沛流离二十载,再归乡之时。
百余篇《书》,仅存二十八篇。
耄耋老人,掩面痛哭。
都说华夏历史是最幸运的,逃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灾难,浴火重生。
其实,哪里有什么好运降临?
在大多数时刻,那些刻了字的竹简,沉积累重,不堪一用。
不过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护书人。
在他们眼中,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岁月斗转星移,人也垂垂老矣,但它却始终扎在那里。
不显山,不露水,成了中华文化的“根”。
既然是一趟穿越之旅,必然要有古今交流。
“芳心纵火犯”撒贝宁,代表2000年后的读书人,向古人发问:
文化之根,当始于何处?《尚书》,好在哪里?
《典籍里的中国》给予最丰富的答案。
以实景演出,讲述大禹治水,安定九州。
“华夏为何一体?自古就是一体。”
舞台起落,时空流转,观众沉浸在恢弘的戏剧中,直接感受经典的力量。
牧野宣誓,是民心天意。人心向背,德政天意,决定历史更迭。
更有专家讲解,考据展示,古书上的文字,还原为最生动的图景、影像和体验。
还觉得古文无趣,背着背着就成了浆糊?
大开眼界的条姐算是明白了:
无聊的,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真正的经典,从来不无聊。
其实,这华丽的表达形式,也算是“复古”和“致敬”。
要知道,华夏经典,历来有着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落在木石竹纸上,化为书法,落成碑文。
耳闻口诵,朗朗上口,字字铿锵。
中华经典流传甚广,衍生出无数文化精粹。
是因为无数祖先殚精竭虑,费尽心血。
他们希望,这些经典,都能好好地活下来,枝繁叶茂,花团锦簇。
伏生最关心的,也是《尚书》的传承:
“不知《书》在后世,流传如何?”
撒贝宁以今人视角,诉说薪火相传的后事:
《尚书》经历西晋、东晋、唐宋至如今,几次轶失,几次重寻。
今天,我们将最早的史册,视为国宝,展览珍藏。
但同时,又用互联网,广为传播,天下人皆可读,实现最广泛的知识传播。
如伏生看到今日时所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典籍人人可读,好。”
“《书》有了你们的传承,我放心了。”
像《典籍里的中国》,集表演、朗诵、戏剧、音乐、各类视听于一体。
对于不用再背诵课本的成年人来说,是综合性的感官享受。
它试图展示的,还是典籍那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无论观众人走人留,环境语境更迭变化。
那些最古老的文化,永远都在那里。
西方现代考古学认为,如果没有考古遗存发现,没有当世的文献资料,后世著述中的记载只能是‘传说’。
正是那些不声不响的典籍记载,为“上下五千年”正了名,为华夏正了名。
因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还能通过更好的方式,来品评,去感受。
它永远都是华夏土地中最富有养分的那一部分。
更让条姐为之感动的是。
如今,它已经不再是最难解读,佶屈聱牙的那一部分。
它不仅活过来了。
甚至,让你看到,它比过去活得更美。
还需要问;典籍在现代中国还有未来吗?
答案毋庸置疑,一定有。
但这未来,还需要我们向前一步。
今年央视大年初一黄金档,没有重播欢歌热舞的晚会,而是用它来开启新的一年。
正是一种最真诚的努力。
它希望我们都能放下成见,放下沉重。
美和灿烂就在你的门前,你是否愿意。
打开心门,直面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