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曾巩的唯一传世墨迹,900多年后,拍出2.07亿元天价
2016年5月15日,中国嘉德在这一天举办了一场春季拍卖会。拍卖会上,有一封传世九百余年,古人随手写的书信,以1.3亿元起拍,经过一番竞价后,以1.8亿元落槌,最终以2.07亿元成交,堪称最贵的一幅字。
这封古人写的书信,仅有短短的124个字,却拍出了2.07亿元的天价,平均一个字高达167万元,借用一句成语来说,就是“一字千金”。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封书信,为何可以拍出如此天价?下面,笔者就为大家叙述一下。
其实,早在2009年11月22日,这封信就已经在当天的北京保利夜场拍卖会上露过面,当时拍出了1.08亿元的价格,一举打破了国内中国书法拍卖成交记录。
从2009年到2016年,短短的7年时间,就增值1亿元,可见这封古人所撰写的书信,有着巨大的收藏价值。
这封在拍卖界屡出风头的百字书信,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传世墨迹《局事帖》。据相关资料显示,这件《局事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传世墨迹。
“南丰先生”——曾巩
曾巩,字子固,江右人,乃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按照现在的话语来讲,曾巩就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祖父做过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位太常博士。
出身尊贵的他,自由便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是一个标准的学霸。十二岁时,便提笔创作了《六论》,十四岁寄读于中禅寺东厢房。此时的曾巩,在父母的督导下,刻苦学习,直待他日报效朝廷,为君分忧,为民办事。
在其18岁时,在一次以文会友的聚会上,和王安石相识、相知。之后,又结识了大文豪欧阳修。在嘉祐二年(1057),曾巩登进士及第,后被委任为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
虽然曾巩博才多学,但是他却不如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那般,受到当朝帝王的重用,一生多在地方为官。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后,他曾担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毫州等知州。
1081年时,宋神宗主政下的北宋朝廷,才发觉原来曾巩的史学不比士大夫差,于是便委任他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两年后,年满65岁的曾巩,却病逝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唐宋八大家”
提起唐宋八大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就是由唐宋两朝的八位散文家组成的,在中国古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组合。这八人,分别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在后人看来,曾巩虽不像其他七人那样有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但是其文章比较注重实用。大文豪欧阳修曾给予曾巩很高的评价:“醉翁门下士,杂沓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不仅仅只是文章血的好,还练就了一手好字。他的书法造诣,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受到了后人的推崇。
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书法作品大多散秩,现存世间者,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件,那就是文章开头提起的的,在嘉德拍卖会上,最终以2.07亿元成交的书信《局事帖》。
这封仅有124个字《局事帖》,是曾巩在62岁时(1081年)写给同乡故人的一封书信。当时的曾巩,空有满腹才华,却得不到重用,外放12年。因此,这封只有百余字的书信中,抒发了作者甚是苦闷的内心情境。
曾巩的这幅《局事帖》,水墨纸本,29×38.2cm,书法结字修长,笔画清劲,全信共短短124个字,被历史上多位名人收藏。《局事帖》原文如下:
局事多暇。动履禔福。去远诲论之益。忽忽三载之久。跧处穷徼。日迷汨于吏职之冗。固岂有乐意耶。去受代之期。难幸密迩。而替人寂然未闻。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旷弛。实自贤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谢左右。庶竟万一。余冀顺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专此上问。不宜。巩再拜。运勾奉议无党乡贤。二十七日。谨启。印文:曾巩再拜。
据史料记载,收藏这幅《局事帖》的大家有十多位,有明代著名的鉴赏家项元汴和何良俊;清代的于安岐、曾燠和王芑孙;到了民国时,《局事帖》又被著名鉴定家张珩及其家族素所收藏。
可以说,这幅曾巩的传世墨迹,历尽劫波而纸墨如新,可谓千年遗珍、人间孤本,实为至幸。